当前位置:

全国爱耳日 这些日常行为都可能引发听力受损......

来源:红网 作者:陈安妮 编辑:易锐华 2021-03-03 17:00:17
时刻新闻
—分享—

红网时刻3月3日讯(通讯员 陈安妮)今年的3月3日是全国第22个爱耳日,主题为“人人享有听力健康”。我国是世界上听力残疾人数最多的国家,有听力残疾人2780万,其中0到6岁的听力残疾儿童约13.7万,每年新生听障儿童2万到3万,占出生人口总数的4%—6%。由于药物、遗传、感染、疾病等原因造成的新生聋人每年约增加3万人。

湖南省中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医师彭斌介绍,人人都需要健康的听力,但暴露于娱乐环境中的噪音、个人音频设备音量过大、外伤、感染、风邪感冒等因素都可能引发听力受损,听力受损不分年龄,需要引起大家的关注。

熬夜加班引发“突发性感音神经耳聋”

近一月来,32岁的林先生在夜深人静时便时不时能听到耳鸣声,但一开始并未予以重视,耳鸣的现象一直没有消失,用双手捂住耳朵,一边还会出现带金属的声音,并发现右耳听力好像差了许多。林先生在就诊后得知,原是他年底时因工作量增大,连续熬夜加班了近一周,精神压力也较大。在结合病史及听力结果后诊断为“突发性感音神经性耳聋”。

突发性感音神经性耳聋又称“突聋”,指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以72小时内发生的连续3个频率≥30dB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为诊断标准。突聋的患者常突然发现自己有一只耳朵听力下降或听不见,也可双耳同时发病。临床上约90%的突发性耳聋患者伴有耳鸣,50%的患者伴有耳闷、耳胀,30%的患者伴有眩晕或头晕,甚至有部分患者会伴有焦虑、抑郁等精神症状。

彭斌介绍,以前突发性耳聋多见于中老年人,但现在年轻的白领一族耳鸣、突聋的发生率也明显上升了,与他们经常加班熬夜,过度劳累、精神紧张,身心压力较大有关。

专家提醒,经常熬夜是不可取的,要适当调整工作节奏。有些年轻人熬夜喜欢喝酒、抽烟,更容易诱发突聋;此外,日常工作、生活中要保持情绪稳定,心情舒畅,切忌暴怒狂喜;最后,如果发现自己耳朵听不见了,一定要尽快到医院就诊,以免延误病情导致听力难以恢复,遗留终身遗憾。因约1/3的突聋患者即使经过积极治疗也不能恢复听力。

游泳不慎引发中耳炎

7岁的小易因耳朵疼被家长带来就诊,经家长介绍情况,小易报了个游泳学习班,一有时间便会去游泳馆里游上一两个小时。经耳内窥镜检查后发现:双侧外耳道通畅,右侧鼓膜充血明显,左侧鼓膜未见异常。判断为游泳呛水后引发的急性中耳炎。

彭斌介绍,每年尤其是夏天,医院便会多了很多像小易这样游泳后患中耳炎的患者,主要是由于呛水后游泳池里的污水从鼻腔通过咽鼓管直接进入中耳,导致中耳炎的发生。尤其是儿童与成人相比,咽鼓管长度更短、角度更平,使污水更容易进入中耳,引发急性中耳炎。

所以在游泳时,为了预防中耳炎,彭斌提醒广大游泳爱好者,游泳时尽量避免呛水,呛水后若出现耳闷、耳痛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以避免中耳炎引发的穿孔流脓。

“耳机重度使用者”易耳鸣

23岁的小梁是一个非常热爱音乐的女孩,不管是挤地铁,还是锻炼健身,甚至在入睡时,都会戴上耳机聆听音乐。然而最近,小梁总是感觉自己的耳朵里有“呼呼”的声音,有时候也听不太清别人在说什么。在前往医院就诊后诊断为“噪声性耳聋”,正是由于她经常戴耳机听歌造成的。

专家建议,应尽量使用音箱听音乐,佩戴耳机时应严格遵循60/60原则:即音量不应超过最大输出音量的60%,每次听的时间不宜超过60分钟;我们还可以对耳部进行自我按摩来保护听力,经常用手掌或手指揉搓耳廓、鸣天鼓等,能起到很好的保健效果;最后,当出现耳痛、耳鸣时,应及时到医院专科门诊就诊。

来源:红网

作者:陈安妮

编辑:易锐华

本文为健康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ealth.rednet.cn/content/2021/03/03/9059018.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健康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