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依稀记得,每掉一颗乳牙,妈妈必然会问是上牙还是下牙,如果是上牙,就带我去床边,丢进床底,而相反,下面的牙掉了就要往房顶上扔。
其实,这种习俗只是人们自发形成的,并没有科学依据,所以孩子换牙,并不是一定要上牙丢床底,下牙丢屋顶,也可以把孩子的乳牙保存起来,也是一种纪念呢!但是孩子的牙齿健康不容忽视,有些注意事项需要父母多加注意。
1、换牙期应注意预防和治疗乳磨牙龋病
换牙期乳磨牙易患龋病,如龋齿引起根尖病,可影响继承恒牙的生长萌出,因此要注意乳磨牙龋病的及时治疗和预防,绝不能有“乳牙迟早要换,坏了也不必治”的错误观念,一旦发现龋齿就要尽快治疗
2、换牙期应注意乳牙是否滞留或早失
乳牙脱落有一定的时间和顺序,当发现孩子的乳牙还未脱落,新牙已从旁边长出,看起来像是“双排牙”。这时应尽快带孩子去医院拔除滞留的乳牙,腾出位置,以利恒牙萌出;如果乳牙提早脱落了这往往会造成两侧邻牙向缺牙空隙倾斜,使缺牙间隙变小,恒牙因间隙不够而错位萌出。此时应在乳牙缺隙处戴缺隙保持器,防止两侧牙齿倾斜,以保持恒牙应有的萌出位置,直至恒牙萌出。
3、换牙期应注意纠正孩子的不良习惯
在换牙期,乳牙松动即将脱落时,儿童常习惯用舌舔松动的牙,这是一种不良习惯,会影响恒牙的正常萌出,应及时给予纠正。
在乳牙与恒牙共存的时候,特别是作为“咬合关键”的“六龄牙”,体积大、咬合面窝沟多,容易滞留食物残渣,加之多数儿童刷牙不彻底,常容易发生龋坏。此时最重要的是教会孩子正确地刷牙。
4、牙齿错位咬合会影响面容
儿童在换牙期,牙齿在替换的时候有时会出现暂时性的错位咬合,在牙齿的发育过程中,往往能自行调整而恢复正常。有的错位咬合,如因上唇唇系带位置过低而造成上前牙间隙过大,或个别牙齿出现的反颌,应尽早去医院诊治,否则将影响孩子的面容。
5、换牙期的护理好习惯
宝宝的牙齿逐渐长出之后,要教育宝宝养成正确刷牙的好习惯,保护好出之不易的好牙齿。除了养成正确刷牙的好习惯外,孩子的饮食习惯也很重要。父母控制好孩子甜食及饮料的摄入,这些食物都容易导致牙齿龋坏。
6、换牙期应注意恒牙萌出是否有异常
乳牙提前脱落的孩子习惯用牙床咀嚼、舔吮,牙床会变得肥厚,阻碍恒牙萌出。因此,如果孩子已到换牙的年龄而恒牙未长出,应带孩子及时到医院检查,以取得医生的帮助。
7、换牙时宜多进食耐嚼食物
孩子到六七岁左右,乳牙滞留迟脱的原因很多,最常见的是孩子进食过于精细,没有充分发挥牙齿的生理性刺激。牙齿的主要功能是咀嚼食物,咀嚼食物能促进乳牙牙根的生长发育以及自然吸收、脱落。因此,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应让孩子多吃些耐嚼食物,当孩子门牙和后磨牙都已萌出,可给其增加些芹菜、玉米、苹果等食物,使换牙顺利完成。
来源:长沙市口腔医院
编辑:易锐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