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中心医院开展“中国1120心梗救治日”健康科普活动
红网时刻11月21日讯(通讯员 肖樱 朱文青)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冠心病尤其是急性心梗的发病率及死亡率逐年升高,全国每年有近70万例心梗发生,并呈现年轻化趋势,但是仅有3.5万例获得了及时规范的救治。为迎接11月20日第八个“中国心梗救治日”,提高群众对心肌梗死严重性与防治重要性的认知,增进市民对医院胸痛中心的了解,普及急性心肌梗死的规范化救治流程,长沙市中心医院(南华大学附属长沙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于11月18日—19日在住院部三楼大厅组织开展“中国1120心梗救治日”健康科普活动;并与省红十字会联合举办我为群众办实事,关爱生命健康行义诊活动。
11月18日下午,长沙市中心医院(南华大学附属长沙中心医院)心内科张佑生副主任医师给病友及家属们带来科普讲座《呵护心脏,安全过冬》;护士们现场演练教学《心肺复苏》操作要领,强调一旦发生心梗,不要错过黄金的救援期,自救与施救同为重要。在场患者和家属积极踊跃参与到活动中,也纷纷表示希望以后能有更多机会接触到这样的培训,了解更多的急救知识与技能。最后美小护带领大家一起学习“心脏康复操”助您呵护心脏,参与人员纷纷拿出手机扫描活动二维码收藏学习。
张佑生副主任医生介绍,早期识别心梗危险信号非常重要,心梗表现多种多样,胸痛或胸闷不适是最常见临床表现,但部分患者心梗症状可不典型,表现为心慌、气促、出汗、不明原因牙痛、咽部烧灼感、颈背部或左上肢疼痛、胃肠道症状、疲乏无力等,特别是对于男性和超过65岁的人群以及存在高胆固醇血症、高血压、肥胖、吸烟、糖尿病和心脏病家族史等危险因素者,出现上述表现时应高度警惕。
寒冷季节易发冠心病,研究表明:气温降低10摄氏度,心脏病发病风险增加7%,气温降低会刺激机体血管收缩,增加心脏的负担,因此也增加了心绞痛和心肌梗死的发生的概率。张佑生提醒大家:冬季做好养心工作,首先要做好保暖,注意足部保暖,避免温差太大,在寒冷过境,减少出门;冬季合理膳食,做到“三宜三不宜”,一宜温性驱寒的食物;二宜滋阴润燥的食物;三宜清润甘酸的食物;一不宜生冷海鲜类食物;二不宜甜腻多脂类食物;三不宜辛辣刺激类食物。
其次就是适当进行有氧运动,每天坚持30分钟以上的有氧运动,比如,步行,慢跑,太极拳,八段锦等。最后他表示一定要按时服药,千万不能停药。还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低盐、低脂、低糖饮食,戒烟限酒,不暴饮暴食;保持开朗的心情,学会释放压力;保持良好的作息规律等等。同时,家里应该常备一些急救药,比如硝酸甘油、速效救心丸等。
11月19日上午,长沙市中心医院(南华大学附属长沙中心医院)心内科副主任李泽华,肖樱护士与省红十字会工作人员联合举办“我为群众办实事,关爱生命健康行”义诊宣教活动,现场为长沙地铁2号项目职工进行义诊咨询、答疑解惑,免费测量血压,测量血糖,发放胸痛健教手册,职工们表示这样的专家义诊很“接地气”,为老百姓送去了实实在在的温暖。
通过此次活动,加强了群众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认识,对急性胸痛救治的流程有了进一步了解,普及了心血管疾病相关知识及突发急救意识。长沙市中心医院(南华大学附属长沙中心医院)心内科主任蒋路平提醒,一旦出现持续性胸痛,要及时拨打120到医院就诊,并且要争取将从胸痛到血管开通(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或溶栓治疗)的时间控制在120分钟以内,防止严重并发症甚至猝死的发生,越早治疗,效果越好。
蒋路平表示,心梗患者应牢记“两个120”:及时拨打120急救电话、把握“黄金救治120分钟”,争取在最短时间内,及时发现,及时治疗,从发病至开通梗死血管,如能在120分钟内完成,可大大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来源:红网
作者:肖樱 朱文青
编辑:陈亚男
本文为健康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ealth.rednet.cn/content/2021/11/21/104168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