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1月26日讯(通讯员 陈双)年尾岁首,时值24节气中的大寒至立春时节。冬季与春季交替之际,阴寒之气力度虽将削减,但阳气刚开始缓缓升发,气温仍然较低,很多地区还是雨雪冰霜覆盖,呼吸道疾病、心脑血管系统和消化系统疾病,如感冒、咳嗽、哮喘、中风、心梗、胃病及糖尿病等,仍为多发、肆虐之时;风湿骨痛、皮肤瘙痒之症也不少见。老年人大多因生理机能衰减,抗病能力降低,较易让病邪中招。
加之时处年关,即小年、春节和元宵节期间,家人团聚,合家尽欢,喜庆酒宴,美酒佳肴,在当代美满生活中更是较为普遍之事。此时部分肠胃消化吸收能力稍差的老人,可能会出现消化功能障碍;饮酒过频过量的人出现血压升高,过食油腻会出现血脂或血糖升高的可能。
那么,年尾岁首老年朋友在起居、饮食、情志等方面有哪些讲究呢?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药师刘绍贵给大家详细介绍。
谨守“养藏之道”
年尾岁首,虽为除旧布新、冬春交替之际,但阴寒仍然较盛,即便进入初春,仍多乍寒乍暖,温差较大,升发之阳仍未完全升出地面,其时令的养生要点仍应以“温阳敛精,养精蓄锐”为主,谨守“养藏之道”。此时若不注意敛阴护阳,益肾蓄精,损伤了肾中阳气,仍会影响春天的升发能力,损害健康。
“防寒保暖,去寒就温,无泄皮肤”,防气亟夺。尤其应注意头部、背部、腹部和脚的保暖。头为诸阳之会,人体手足三阳经均聚会于头,而头部暴露,易受风寒之邪侵袭。背为“阳脉之海”,主人身之表,而背亦易受寒。腹为脾胃所居之地,系“后天之本”,主管人的消化吸收。脚为人体的第二心脏,“寒从脚起”妇孺皆知。上午10时至下午3时,如室外阳光灿烂,气温较暖和时,应争取外出晒晒太阳,晚上临睡前可用水温适宜的热水泡泡脚,以温暖足底血脉,扶阳御寒。
保证充足睡眠
首先是应保证充足的睡眠,因为睡能还精,睡能养气,睡能健脾益胃,强筋坚骨。按时作息,按时睡觉在一般情况下,尚容易做到,但在年尾岁首时节,由于既要备年、忙年、又要走亲访友,喜迎宾客,参加喜庆酒宴,增加娱乐活动,除夕之夜很多地方还有“守岁”熬夜,牌桌上智决输赢的习惯,有的甚至通宵不眠。作为老年人,特别是70岁以上的老年人,绝不应勉为其难,勤为应酬,一定要见机抽身,及时退场休息,保证每晚6—7小时睡眠。即使除夕之夜,也应尽量争取在晚上12时左右睡觉。清代著名养生学家曹庭栋、李渔等人介绍了老人睡眠时间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促进和提升睡眠质量的许多好方法。当代的养生大家马有度先生表示睡眠作息应遵循常规,才能保证身心健康。
勿忘“饮食有节”
年尾岁首,虽有多种琼浆玉液和美酒美食可饮可餐,糖果、糕点及各类坚果和水果琳琅满目,其诱食力不小,但一定要定时定量,有所选择,切不可忘记“饮食有节”之诫。谨记以饮食清淡为宜,少食膏粱厚味及油腻、甜食。除定量食入少量水果之外,尽量少食其他零食。尤其是身患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痛风及癌症等慢性病,尽管在节日期间也不宜在亲朋好友的敬酒声中开禁,更不可豪饮。在食物的选择上应辅以温阳散寒、补虚益血、涵养精气为要。可选用当归生姜羊肉汤、红烧驴肉、冬笋炒肉、生姜或胡椒煨鸡、清炒黄牛肉、花生红枣烧猪脚、鸡蛋及多种鱼类,还有红枣梗米粥、枸杞菊花粥、山药薏米芡实粥等有益于调补的食疗粥。蔬菜应主选白萝卜、胡萝卜、大白菜、小白菜、花菜、包菜等居家常食品种。
动静结合
年尾岁首,歌舞升平,热闹非凡,易于兴奋或情绪不稳定,老年人应注意于闹中求静,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平和心气,恬淡以养其心,虚无以全其神。神乱则血脉乱,神和则血脉安,所以控制情绪、平和心态、调养心神、顺其自然,在任何时段和时节均是老年人养生保健的第一要务。年节期间老年人可以抽时间练一练静坐吐纳功,端坐,闭目,使精神进入宁静状态,慢慢调节呼吸,同时右手顺时针轻摩心脏,按摩36圈。此法利于老年人稳定情绪、调养心神。
年尾岁首,亲朋聚首,围坐时间较多,但不宜忘了必要和适当的户外活动。“动则阳气升”,身体发热,水谷得消,气血运行输布畅通,神清气爽,筋骨活动才能自如。老年人多有手足欠温的情况,适度运动可使阳气充实于四肢,感觉全身都温暖,散步、走路、健身操、打太极拳或广场舞等都是非常适合老年人的运动。
来源:红网
作者:陈双
编辑:陈亚男
本文为健康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ealth.rednet.cn/content/2022/01/26/108126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