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刘丹 通讯员 彭璐 整理报道
记录人:湖南省肿瘤医院支援吉林核酸检测医疗队队员周乐
时间:2022年4月14日
地点:吉林长春
不知不觉,今天已经是来长春支援的第31天。很庆幸成为一名95后医务工作者,20出头的我跟随前辈的脚步走向抗疫一线,在最好的年纪做了最有意义的事情,让青春在战“疫”中绽放。
3月11号晚,接到医院发出的湖南省紧急组建核酸检测队驰援吉林的通知,没有犹豫的我立即报名了。这是我第二次奔赴抗疫一线,第一次是参加援助河南安阳的核酸检测机动队。相同点是两次都是在寒冷的北方,不同点是这次吉林省疫情更为严峻,我们直面的是无孔不入的变异毒株。
当我的父母得知我又一次踏上了抗疫的道路,没有了第一次那样的顾虑,反而非常支持。他们说道:“孩子,以前我们不理解你,现在我们明白了,如果你不去,我不去,那这疫情永远也结束不了,去吧,爸爸妈妈支持你,我们在家等你回来。”男朋友开玩笑说道:“明明我们两个人的工作单位只隔了一条马路,却被疫情隔成了异地恋。”虽然嘴上抱怨着,实际却在细心帮我准备行李,嘱咐我一定要注意安全。
3月14号,我们从2000公里以外的长沙抵达了吉林长春。此时此刻,我便成为了这座城市的守护者。
到达酒店快速安顿好行李后,全员便迅速进入了备战状态。由于疫情突发,气膜仓的前期准备还没来得及布置。为了能快速开展核酸检测工作,组长带领着我们几个有抗疫经验的小伙伴加入了当地工作人员的前期布置工作。调试仪器,配置电脑、打印机,学习流转系统,搬运桌椅、试剂、耗材等,仓里大大小小的事情都需要从头开始,从早上8点持续到了下午5点。回酒店吃过饭稍作休息后,我们组开始了第一个12小时大夜班。
根据安排,我负责流转岗位。核收样本是我的前期工作,连续搬运三四十大箱样本使我从女孩子变成了女汉子。有时候标本一箱接着一箱地来,当双手体力透支时,我便会用胯骨或膝盖支撑着把标本从传递箱运到地上,一不小心膝盖就被标本箱撞出了淤青。
工作中,时常会有心细的队友主动来搭把手。尽管我们是几个医院组成的团队,在这之前我们都未曾相识,但是在这里,我们每个人都抱的紧紧的!
一个班下来,由于机器散热和防护服不透气,即使外面是零下几度,我们防护服里的手术服还是湿了干,干了又湿……我清晰地记得一次,在高强度运转将近20小时后,我像泄了气的气球一样,作为吃货的我居然连吃饭的欲望都没有了,只想躺在床上睡上一天一夜。
日落而作,日出而归的工作时间使我们黑白颠倒,但我们内心依旧火热。下班路上的日出真的很美,让我们瞬间忘记了夜班的劳累。日出的光辉像是希望,告诉我们这场“战疫”即将胜利。
来源:红网
作者:刘丹 彭璐 周乐
编辑:周曼
本文为健康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ealth.rednet.cn/content/2022/04/15/111263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