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肖旭平团队为患者进行全喉切除术
红网时刻新闻4月18日讯(通讯员 梁辉 刘小白 袁康龙)浙江宁波72岁的李先生从20多岁开始抽烟、喝酒,人到中年后,几乎每天要喝1斤白酒、抽2包香烟。8年前开始出现声音嘶哑,以为是慢性咽喉炎,吃了很多药也不见好,到医院检查后竟被告知是“喉癌”!
想到手术后不能正常说话,脖子上还将永久留下一个洞,李先生拒绝了医生全喉切除手术的建议。出院后,他呼吸困难、憋气的情况越来越严重,只得于一个月后再次住院,接受了全喉切除手术。
术后,因为不能说话,只能写字或手势与人交流,李先生不堪忍受“无声”世界以及外界异样的眼光,拒绝与人交流,逐渐封闭自己。从此,他天天琢磨怎样才能正常发声,并在3年后成功借助人工喉设备说话,这让他欣喜若狂。
为了帮助更多的全喉切除者重回“有声”世界,他建立微信群,与全国各地无喉人士相互鼓励,交流学习人工电子喉、食道语等发音的经验,大家还经常聚会K歌、交流……湖南省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肖旭平教授等专家也在群里为大家义务提供治疗建议和发声指导,鼓励喉癌术后患者重获“新声”。
2022年4月16日是第20届“世界嗓音日”,肖旭平教授介绍,喉癌是头颈部常见恶性肿瘤,发病率约为十万分之一,占全身恶性肿瘤的2.1%,占头颈部肿瘤的13.9%。虽然总体发病率不高,但近年来喉癌发病率呈总体上升趋势。
“喉癌男性患者多于女性”,肖旭平表示,这与激素及男性的生活方式、烟酒嗜好等不良习惯有关;同时,喉癌发病率在地域上呈现北方多于南方的特点,“这主要与北方冬季饮酒、环境污染有关”。
有数据显示,我国约有1%~5%的喉癌患者因为担心术后无法发声而放弃手术机会。对此,肖旭平强调:早期喉癌不需要全喉切除,绝大多数只需要经口微创手术,术后发音多数能恢复发音。就算晚期喉癌做了全喉切除,还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进行发音重建和恢复部分语言功能:
1.食道发音法:经过训练后,把吞咽进入食管的空气从食管中冲出,产生声音,再经咽腔和口腔动作调节,构成语言。缺点是发音断续,不能讲太长的句子。
2.人工喉:将呼气时的气流从气管引至口腔,同时冲击橡皮膜而发音,再经口腔调节,构成语言。缺点是佩戴和携带不方便。
3.电子喉:利用音频振荡器发出持续音,将其置于患者下巴或颈部作说话动作,即可发出声音。缺点是发出的声音欠自然。
4.食管气管造瘘术:在气管后壁与食管前壁间造瘘,插入发音钮或肌粘膜瓣缝合成管道,构成语言。
喉癌早期症状:
声嘶半月以上未缓解;原因不明咽喉部异物感、喉痛,对症治疗无效;呼吸费力,颈部有无痛性肿块;痰中带血,肺部检查无异常。
肖旭平表示,喉癌分为声门型、声门上型、声门下型,前者因早期出现声嘶易引起重视,后两者早期症状不明显,多为咽喉异物感、喉痛,容易当作咽喉炎而被误诊。
喉癌预防与治疗:
1.远离烟、酒;
2.少吃咸菜、腊肉等腌制、熏腊食品;
3.不要长时间呆在空气污染的环境下,注意防护雾霾;
4.成年男性声嘶超过15天,应前往正规医院耳鼻喉专科检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来源:红网
作者:梁辉 刘小白 袁康龙
编辑:刘丹
本文为健康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ealth.rednet.cn/content/2022/04/18/111323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