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揭秘中医|继承“医钵” 湖南省名中医王建湘的故事从恢复高考开始

来源:红网 作者:周曼 编辑:刘丹 2022-07-14 17:47:20
时刻新闻
—分享—

编者按:一脉知所有,一穴一针灸。中医,博大精深,却讳莫如深;中医人,精耕博采,却神秘莫测。中医真有那么神秘么?其实不然。中医,可以走进千家万户;中医人,同样有温度也有激情。红网联合湖南省中医院推出《揭秘中医》专栏,一同走进中医人的人生故事。

微信图片_20220715093633.jpg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周曼 通讯员 陶艳长沙报道

高考是一代又一代学子命运的拐点,也是梦开始的地方。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湖南省中医院)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第三批湖南省名中医,全国老中医药专家欧阳恒学术经验继承人王建湘的故事便从中国恢复高考开始。

1977年, 20岁的王建湘成为全国570万考生中的一员,从此走进了湖南中医学院的大门。“小时候,父母和邻居们就鼓励我,让我长大当一名医生,去救死扶伤。”王建湘说,作为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子弟,从小耳闻目睹,觉得医生是一份受人尊敬的职业。对医疗这个行业是发自内心地向往!

基于信念,他抵挡住了金钱的诱惑

1982年,大学毕业,王建湘成为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一位皮肤科医生,师从中医皮肤科泰斗欧阳恒教授。刚刚成为医生的他,胸怀仁心济世的大志,回归当下,现实工作却与理想有着很大的差别。

“医生工作非常辛苦,特别是刚开始的时候,工作时间长,经常要上夜班。皮肤科医生接触的病人往往‘惨不忍睹’,同时,收入也不高。”

让王建湘更加困惑的是患者对年轻医生的不信任。“患者心态不平稳,疾病就很难快速治愈。遇到长时间没有好转的病人,发脾气、质疑我们的医疗技术也是常事,有种看不到未来的感觉。”

八十年代,改革开放之初,市场经济开始繁荣,正是全国“下海潮”兴起之时。当时,社会上流传着“修大脑的不如剃头的”“搞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顺口溜。王建湘大学时一位最要好的同学成为“吃螃蟹的人”,去深圳做起了医疗器械生意。

“建湘,你辞职来深圳吧,和我一起干,一个月赚的比你一年的工资多,还比当医生轻松。”每隔半个月,这位同学就会给王建湘打一次电话。

王建湘把自己的困惑告诉老师欧阳恒,提出了辞职下海的想法。

“医生比其他行业有更长的酝酿期,做医生,要吃得了苦,耐得住寂寞,不要因为一时的利益放弃了自己的理想。”欧阳恒以自己的从医经历为例,告诉王建湘,医生是能回馈社会,帮助他人,值得为之奋斗一生的职业。

最终,对理想的信念战胜了金钱的诱惑,王建湘选择了继续从医。

基于操守,凡事躬行赢得患者信任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作为一名中医,想要获得患者的信任,往往需要很长时间。这份信任既包含对医术和判断力的信任,也包含对品德的信任。

王建湘与患者的信任,建立于他事事躬行的工作习惯。

1995年,来自湖南邵东农村的黄云霞因为脓疱型银屑病,慕名来到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医,接诊她的医生正是王建湘。在此之前,她已经在湖南多家医院进行治疗,一直没有好转。

脓疱型银屑病发病严重,死亡率高,至今发病原因不明,是一种临床少见的疾病。

黄云霞家中还有两个上学的女儿,家中所有的开支全靠几亩菜地。为了女儿的学费和妻子的医药费,黄云霞的丈夫只能留在老家种菜,住院的黄云霞全靠医护人员照顾。

高热期,黄云霞每天吃药的时间和顿次没有规律,什么时候发烧了,什么时候就需要吃药。为了让她能及时吃上药,也为了帮她节省一些费用,王建湘自己在病房为她煎起了药,每天还与护士一道为她全身涂药。

“黄云霞刚来医院的时候,高烧不退,无尿,全身都有绿豆大小的脓疱,并且脱皮发红。”谈起患者当年的情况,王建湘记忆犹新。他采用支持疗法,提高抵抗力。高热期主要为清热解毒,退热期,用滋阴清热的药,恢复期,益气健脾,几个月后,黄云霞逐渐康复。

出院后两个月,黄云霞病情复发,再次入院,但这次的病情没有第一次严重,很快康复。

随后十来年中,黄云霞每年都会来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请王建湘为她诊病。她对王建湘的信任,也在这漫长岁月的相处中,日益坚固。

“近几年,黄云霞没有再到医院来了。她的大女儿现在长沙工作,我们每年都会联系几次,问问她现在的情况。”王建湘说。

“许多人对职业目标的理解只是赚钱,但医生不能只为赚钱,而应该在这个价值多元的时代,依然坚定地追求利他的职业价值。明白利他即利己、助人即助己的道理。”王建湘认为,富有同情心是医生必需的情怀,有悲悯之心,多花一些时间给予病人精神上的理解与支持,和病人共情,获得病人的信任,才能称为一个好医生。

基于情怀,施援汶川诠释“医者仁心”

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发生。在这场大灾难面前,所有人的心都为一个个生命而紧紧连在一起。王建湘对自己说,我要去汶川,做一个医生该做的事情,那里需要我!

地震后第二周,湖南组建紧急医疗救援队前往汶川,王建湘如愿以偿。

十几天不洗澡不刷牙,漏雨的防震帐棚无法入睡,一天三顿都吃压缩饼干……这或许是包括王建湘在内,每个亲历汶川地震的医疗人员生活的真实写照。

“地震过后,汶川气候潮湿、雨水很多、蚊虫肆虐,卫生条件也差,很多人本来皮肤就有外伤,问题越来越严重。”每天,王建湘要看上百个病人,没有检查设备,中医的望、闻、问、切基本功,在这里至关重要。

一天,到了中午一点,王建湘送走最后一个病人,发现帐篷外面站着一对父子,衣衫褴褛。孩子只有八九岁,露出的皮肤上长满了红斑。

经过交谈,王建湘得知,孩子叫小乔,一直有皮肤病,用了很多药也没有好转。地震后,小乔的皮肤病更加严重了。但这个贫困的家庭一日三餐都有困难,再也拿不出钱来为孩子治病。低头不语的小乔,触动了王建湘心底最柔软的地方,他默默地将自己的中餐递给孩子,把钱包里所有的钱都掏了出来……

在汶川的日子,王建湘每天都为小乔亲自上药,还送了他很多药物,手把手教小乔的父母如何治疗。

他离开汶川时,父母带着小乔,一同来为他送行。平常沉默寡言的小乔,对王建湘说:“叔叔,我将来也要当医生,像您一样。”

“渡人是一种胸怀,用善意温暖他人;渡己是一种修养,在人生路上不断完善自我。”王建湘认为,渡人就是渡已,多一个人行善,这个世界就多一些温暖。作为一名普通人,不一定要舍生取义。医者仁心,一言一行皆可践行“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

来源:红网

作者:周曼

编辑:刘丹

本文为健康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ealth.rednet.cn/content/2022/07/14/11522611.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健康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