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9月8日讯(通讯员 栗小康 徐懋勇)近日,长沙市中医医院(长沙市第八医院)放射科介入中心成功为一名主动脉损伤并假性动脉瘤形成的患者施行胸主动脉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该手术要求高、难度大、风险高。手术的顺利实施检验了医院在高风险疾病急诊救治方面的能力。医院周边的患者不用奔波,也不用承受开刀的痛苦,在家门口就可以选择创伤小、恢复快的微创手术。
患者曾女士因车祸外伤入住医院神经外科ICU,入院时急诊查CT显示颅面骨多发骨折、颅内多发挫裂伤出血灶、硬膜下血肿、蛛网膜下腔出血、右肺挫伤、主动脉弓周围积血等全身多发损伤。其中主动脉弓旁积血引起了放射科介入中心康乐飞的重视,他积极联系临床,要求完善患者主动脉CTA检查,明确病因。经主动脉CTA检查,证实患者存在主动脉弓损伤并假性动脉瘤形成。
神经外科立即组织胸外科、血管外科、放射科介入中心等科室会诊讨论,一致认为患者病情危重,假性动脉瘤随时有破裂致大出血的可能,转院风险极大,应当尽早行动脉瘤隔绝术。放射科CT学组负责人徐懋勇立即使用3D打印技术打印出1:1的主动脉模型,直观地了解了主动脉破裂的位置及范围,并清晰显示与主动脉弓三大分支血管的毗邻关系,为手术方案的制定提供了准确依据。
手术难度系数高,放射科介入团队多次开展术前讨论,精心准备围手术期各项事宜。近日在全麻下行胸主动脉腔内隔绝术,手术历经双侧股动脉穿刺、置管、造影、定位、测量、支架置入、造影复查、股动脉血管缝合。因主动脉破口位置紧邻左锁骨下动脉开口,如果支架放置位置过后,容易引起主动脉内漏导致破口封堵失败,如果位置过前则又可能闭塞左侧锁骨下动脉的供血,能否尽量保住患者的左锁骨下动脉成了手术团队必须要解决的当务之急。
经过精准的测量,放射科副主任罗远健和主治医师康乐飞决定覆盖一部分左锁骨下动脉开口,尽量在封堵主动脉破口的情况下保证病人的左锁骨下血供。两人联袂上阵,配合默契,历时2小时,成功对病人实施了主动脉弓假性动脉瘤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术中出血极少,切口仅约1cm。再次行主动脉造影显示主动脉破口封堵成功,未见内漏征像,左锁骨下动脉血流通畅。手术团队紧绷的神经稍稍舒缓,手术间外前来观摩的十几名医生热烈鼓掌。术后患者被送入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NICU),经过精心治疗护理,术后一周,复查主动脉CTA显示支架与血管壁贴合良好,未见内漏现象,左锁骨下动脉显影通畅。患者转入普通病房。
罗远健介绍,主动脉假性动脉瘤非常少见,导致假性动脉瘤的原因很多,包括外伤、手术、感染、退行性、遗传性、免疫性疾病等原因。假性动脉瘤是指主动脉破裂后,血液经破口进入周围组织在血管周围形成血肿,继而由纤维组织包裹形成瘤腔,其瘤壁非完整的主动脉壁,可含主动脉的外膜或仅为结缔组织,因此假性动脉瘤壁缺少肌层及弹力层,易破裂。心血管手术后发生假性动脉瘤有时可无临床症状,一旦破裂后果严重,常致死亡。
罗远健提醒,创伤性胸主动脉假性动脉瘤常见致伤原因为车祸引起的减速伤,其他的还包括高处坠落伤、重物砸伤、锐器伤等。常见的发生部位是主动脉弓与降主动脉交界的主动脉峡部,约占54.0%~91.4%。由于主动脉峡部附近的动脉导管韧带、左主支气管、第1肋间动脉及降主动脉前筋膜限制了胸降主动脉起始部的活动,使得动脉韧带以远的降主动脉比较固定,而主动脉弓、升主动脉和心脏活动度相对较大,人体遭遇突然减速时主动脉弓部惯性前移产生的剪切力导致主动脉峡部撕裂,若动脉裂口较小,出血受周围纵隔组织的局限、包裹则容易形成假性动脉瘤。
来源:红网
作者:栗小康 徐懋勇
编辑:吕周阳
本文为健康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ealth.rednet.cn/content/2022/09/08/118074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