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10月28日讯(通讯员 舒丽)肠道是人体重要的消化器官,人体每天吃的食物,需要肠道进行消化吸收,再形成粪便,经由肛门排出。肠道健康与人们日常的饮食息息相关,如果饮食习惯不好,就很容易出现便秘、腹泻等肠道问题,甚至引发肠道疾病。那么生活中哪些饮食习惯会伤害肠道健康呢?一起跟随长沙东大肛肠医院医师来了解下。
1、喜欢高油、高脂食物
高油、高脂的食物大多是肉类食物和油炸食物,长期、大量摄入这些食物,会使肠道中的有害细菌增多,有益菌减少,造成肠道菌群紊乱,使免疫和抵抗病菌的能力逐渐下降,最终导致肠道功能减弱,从而引发各种肠道疾病。
2、爱吃重口味食物
长期偏爱火锅、烧烤等重口味饮食,会对肠道造成刺激,导致肠粘膜受损、肠道菌群紊乱、免疫下降,从而使得病原菌、病毒等有机可乘。
3、偏爱精加工食品
食物经过精细加工,缺乏有益肠道蠕动的膳食纤维,经常食用这些精加工食品,不利于有益菌的生长繁殖,从而导致有害菌繁殖过快,不利于肠道健康。
4、喜爱喝酒
酒中的酒精成分较高,偶尔喝并不会对身体造成明显的损伤,但若长期大量喝,则可能会对胃肠道产生不良影响,导致肠黏膜损伤,增加肠道慢性炎症的风险。
5、饮食不洁
俗话说,病从口入,如果不注意饮食卫生,进食了不干净或变质的食物,很容易摄入致病菌,引起胃肠道感染性疾病,如各种急性胃肠炎等。
6、不喜欢喝水
如果平时不喜欢喝水,喝水较少,会导致肠道内缺乏水分,容易出现大便干燥的情况,也会影响胃肠道内新陈代谢,导致胃肠道蠕动差,或者使肠道菌群失调,出现便秘、排便困难等表现。
7、过度节食减肥
不少人爱美人士为了能够拥有苗条的身材,往往会采取节食的方式来减肥,长期节食减肥,会导致胃肠道无法正常运转,从而影响胃肠道蠕动以及正常的消化功能,甚至会诱发胃肠道疾病。
8、乱服排毒清肠保健品
一些人为了减肥、美容、改善便秘,会服用各种酵素、清肠茶等保健品,但这些保健品中的主要成分为蒽醌类泻药,长期服用会导致结肠黑变,还会损伤肠功能和肠动力,导致顽固性便秘,甚至增加患结肠病变的风险。
长沙东大肛肠医院提醒,注重饮食,才能“肠”健康,如果生活中有以上不良饮食习惯,建议及时改正,这样才能让肠道保持健康状态,降低肠道疾病发生的几率。
来源:红网
作者:舒丽
编辑:周曼 实习生 易锐华
本文为健康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ealth.rednet.cn/content/2022/10/28/119875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