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玉妍与同行医护人员合影。
湖南援藏抗疫医疗队部分人员合影。
记录人:娄底市第二人民医院 肖玉妍
我叫肖玉妍,是娄底市第二人民医院的一名护士,也是一位新时代的军嫂。本人有幸参加湖南援藏抗疫医疗队于2022年8月奔赴西藏。
8月,刚从电视新闻得知西藏疫情严重,马上就接到我院护理部副主任周海燕的电话。周主任简洁地告诉我:“你已经被列入支援西藏抗疫队伍,请立即准备行装!”我没有丝毫犹豫,也来不及和父母解释,因为这次逆行三千余公里驰援西藏本来就是我主动请缨的结果。我深知援藏工作任重道远且困难重重,是一次来之不易的锻炼机会,也是作为一名军嫂义不容辞的使命,更是自己表达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的决心。
到达拉萨时已晚上10点。第一次到拉萨的我们在踏入地面的那一刻便被扑面而来的高原反应笼罩着,血氧饱和度平均只有85%,心率更是高达到120次/分钟,恶劣的环境已给了我们严峻的考验!我们深知艰巨的任务还没有开始,为了尽快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去,一刻也不敢松懈。于是忍着头痛匆匆卸下行装开始入舱培训。我在认真倾听院感老师反复强调入舱的每一个细节。接下来的3天我们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操作考核,因为不允许入舱人员有丝毫差错,所以满分一百分是我们的及格线!通过重重考核我们终于接手方舱的工作。进舱的第一眼我见到的是许多身穿蓝色隔离衣的志愿者,他们给我们简单介绍了舱内环境,并告诉我们有任何困难都可以找他们。时间证明,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志愿者对我们的帮助非常大。直到后来我才知道,这些志愿者们并不都是当地藏族同胞,他们来自五湖四海。我们来自不同的地方,我们是不同的民族,但在这个缺氧却不缺信仰的地方我们拥有着同样的追求和梦想。在我心里有一支歌突然唱响“有难一起扛,共分担才更坚强,风雨中凝聚民族力量”。
逐渐地我们和方舱内的藏族同胞也开始熟络起来。他们非常友好,会与我们一起分享他们的民族特色和风土人情。他们很乐观,在休息时会唱歌、会跳起锅庄舞,这种轻快的氛围影响着舱内的每一个人。也有不少患者受到鼓舞主动申请当舱内志愿者,帮我们减轻负担。每天下午的“出舱时间”总是有源源不断的人来问:“名单里有没有我啊?”如果有,我们会告诉他:“恭喜你啊,回家也要做好防护勤洗手,戴好口罩注意消杀。”偶尔也会开个玩笑说:“这里可不欢迎你再来了。”这时口罩下的笑容是怎么也遮不住了。也有人没有达到出舱的标准,我们也会安慰和陪伴。方舱里的故事有温暖感动也有困难和不理解。我见过不适应食物味道而抱怨的大人,也见过妈妈不在身边抗拒陌生人接近的小孩;见过高烧不退却不愿意接受治疗的老人,也见过累到筋疲力尽瘫倒在地的志愿者。但不管我们遇到什么样的困难挫折,来自全国各地的医护工作者们都紧紧地团结在一起解决问题。给大人耐心解释食物的供应并给予安慰,给小孩安心的陪伴逐渐走进内心,给老人以家人般的关心,给志愿者加油鼓劲……在这场看不到硝烟的战场上我们并肩作战,因为我们都相信党和政府,相信医护和群众团结的力量。
援藏两个月,树叶从嫩绿到金黄,见证着拉萨从夏天到秋天的季节轮转。布达拉宫依旧屹立,却少了往日的人来人往。拉萨秋天的夜晚有时到了零下几度,往往我们穿着洗手衣从脱区出来已经瑟瑟发抖,还要用颤抖的手进行着全身消杀。但不管条件多么艰苦,我们与全国驰援西藏的勇士们都在并肩作战,与藏族同胞携手共进,我们始终坚信这场疫情阻击战终将迎来胜利!
没有人生来就是英雄,但总有人用平凡成就伟大,我们脱下防护服是女儿,是爱撒娇的女孩。穿上防护服是医护人员,是坚强的战士,是生命的守护者。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英雄!虽然医患之间离得很近无法拥抱,但我们心连在一起。很为自己能够成为援藏医护人员感到骄傲,因为这是我在最美的年华做了最有意义的事情。我始终相信当下的困难,只是黎明前的短暂黑暗而已,所有经历的苦难都会是未来的惊喜伏笔。花会沿路盛开,我们的未来也是。
千淘万漉苦褪尽,吹尽狂沙始见金。西藏抗疫取得阶段性胜利,终于到了向拉萨告别的日子。去时无畏,归来无恙,祖国河山依旧闪亮。可是,当要告别那些素昧平生却并肩作战的“战友”们、告别2个月生死相依却还没有机会看得清他们脸的藏族同胞们时,心中又燃起不舍!不过,告别之时,我们留下了来年之约——疫情结束,我们脱下防护服,你们摘掉口罩,让我们看清彼此可爱的笑容,一起重温美丽的布达拉宫吧!
来源:红网
作者:肖玉妍
编辑:周曼 实习生 杨胜男
本文为健康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ealth.rednet.cn/content/2022/10/31/119943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