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儿童感染新冠病毒,如何正确居家隔离?

来源:红网 作者:陈双 编辑:赵悦杉 2022-12-23 19:22:51
时刻新闻
—分享—

红网时刻新闻12月23日讯(通讯员 陈双)新冠病毒对于儿童普遍易感,冬天又是儿童呼吸道疾病的高发季节,很多爸爸妈妈都会担心,孩子传染上新冠怎么办?儿童感染新冠病毒该怎么正确处理?家长应该如何应对?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主治医师兰春进行了详细介绍。

儿童新冠感染都有什么表现

儿童感染新冠病毒后,症状以发热为主,可以出现咳嗽,无痰或少痰,伴有鼻塞、流涕、食欲下降等症状,还可能会出现胃肠道症状,如呕吐、腹泻。部分年长儿童可能会有咽干、咽痛、肌肉酸疼、头晕、乏力的感觉。发热一般持续3天,病程约7天左右,临床中多见于上呼吸道感染,较少出现肺部侵袭。

对症用药指导

如果患儿仅仅只是出现轻微的呼吸道症状,且尚在疾病早期,可以首先考虑对症使用中成药。

1、恶寒发热、肌肉酸痛者,可选用小儿柴桂退热颗粒、小儿风热清口服液等。

2、发热、咽干咽痛、咳嗽者,可用金振口服液、儿童清肺口服液、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减味小儿化痰散等。

3、发热、食少腹胀、口臭、大便酸臭或秘结者,可用健儿清解液、小儿豉翘清热颗粒等。

4、咽痛明显者,可用小儿清咽颗粒、开喉剑喷雾剂(儿童型)等。

5、咳嗽明显者,可用清宣止咳颗粒、小儿止咳糖浆、小儿清肺止咳片等。

6、纳差、大便溏、恶心欲呕或腹胀者,可用藿香正气颗粒(丸)。

兰春主治医师提醒,上述中成药一般选择其中一种,按照说明书剂量服用,一般3~5天或症状消失即停止用药,如症状无缓解或加重,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

什么时候需要就医

如果出现以下情况,建议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

1、3个月以内的小儿,特别是新生儿,出现高热。

2、孩子发热3天仍没有减轻的迹象(包括发热的频率降低、程度减轻)。

3、精神不好,面色苍白或青紫;咳嗽加重,呼吸快,出现喘息气促;声音嘶哑、咳嗽频繁、咳声音空旷,声音与平时明显不同;反复呕吐,持续不能进食;多次腹泻,尿量减少;持续性的头部或腹部疼痛。

4、有基础疾病的孩子(如:血液肿瘤、免疫缺陷、先天性心脏病等)病情出现变化、进展时。

兰春主治医师提醒,如果孩子在家因发热出现惊厥、意识不清等情况,家长要迅速进行简单的降温(尽快使用退热药物,可以肛门给药,或使用物理降温),防止水、食物、呼吸道分泌物的呛入和误吸,及时拨打120或自行送往医院进一步救治。

居家隔离的注意事项

任何呼吸道感染性疾病都具有一定的传染性,无论是否为新冠病毒感染,孩子出现某种典型症状时,应酌情进行居家自我隔离监测。

隔离条件:带独立卫生间通风良好的房间。

隔离用物:口罩、体温计、垃圾桶、垃圾袋、消毒湿纸巾、酒精等。

具体操作:固定一位家长陪护,应在房间内活动,减少外出设为隔离间的房间。家里有其他人时尽量戴口罩,保持一定距离,注意随手关门。多次观测体温、呼吸,观察病情变化。

患者用物用酒精喷洒消毒后用垃圾袋装好,封扎严密。减少家庭共享区域,共享区域注意及时消毒通风,特别是卫生间,物体表面用消毒纸巾擦拭即可,地漏可以用垃圾袋装水压住,打扫时注意戴口罩。如需哺乳,母亲应带N95口罩。

居家期间保持适当多饮温水,根据症状口服药物。备好退热药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如有高热(腋温大于38.5℃)建议口服,既往有热性惊厥病史的小孩可提前口服。对于口服退热药难以退热或反复次数较多的(24小时内使用一般不建议超过4次),可前往医院就诊或通过互联网医院就诊咨询。

饮食建议

注意规律进食,饮食宜清淡易消化且富含营养,保证谷类、优质蛋白质、蔬菜、水果的摄入。如有腹部饱胀可选择食用萝卜、山药、薏米、丝瓜、冬瓜等具有一些具有行气消胀,健脾化湿功用的药食同源的食物。

中医三法助力居家

1、中药香囊化浊驱瘟

中药(苍术、防风、艾叶、佩兰、广藿香、山柰等比例)制成香袋药包装入布袋中,白天佩戴在胸前,夜间可置于枕边。香袋药包每周需更换 1 次。过敏体质儿童慎用。

2、中药洗浴驱邪防感

苏叶、防风、荆芥、薄荷、柴胡各10克,大青叶、板蓝根、菊花、桑叶各15克,煎水洗浴,一日1-2次。

3、小儿推拿辅助退热

清天河水:取前臂正中,自掌后腕横纹中点至肘窝成一直线。家长用一手握住患儿手掌,另一手食指、中指罗纹面并拢,蘸水自腕横纹中点至肘窝止,呈单方向推100~200次左右。

推攒竹:取两眉中间至前发际成一直线,家长两拇指自下而上交替直推,推30~50次。

揉太阳:取双侧太阳穴,家长用两拇指侧面自前向后直推,推30~50次。再用中指向耳方向揉,揉30~50次。

兰春主治医师表示,新冠病毒虽然来势汹汹,但是只要做好防护、合理用药、做好居家隔离、正确就医就诊,一定可以安全渡过。

来源:红网

作者:陈双

编辑:赵悦杉

本文为健康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ealth.rednet.cn/content/646656/67/12173878.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健康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