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经方今用:这三味药组成的方子能治焦虑、解抑郁

来源:红网 作者:江建锋 陶艳 刘丹 编辑:周曼 实习生 易锐华 2022-12-09 14:09:21
时刻新闻
—分享—

编者按:1800多年前,“医圣”张仲景写下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其所记载的上百个经方流传至今,仍然被广泛地应用于中医临床中。跨越历史的鸿沟,中医药的光辉熠熠夺目。湖南省中医院(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开辟《经方今用》专栏,通过走进一个个经典经方的故事,感受中医药在时代洪流中的一脉相承,领悟仲景经方的传世妙用。

东汉末年,爆发了数次严重的大瘟疫,大量百姓染疾而亡,规模空前的瘟疫也给人们的心理留下了阴影,“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不少人因此患上脏躁之症。为此,医圣张仲景写下了一张甘甜温润的解郁经方——甘麦大枣汤,被广泛流传使用。现代社会生活压力与日俱增,又受当下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有些人常感焦虑不安。如何应对疫情之下的心理焦虑和抑郁?跨越千年,甘麦大枣汤依然是一剂良方。

【经方故事】

甘麦大枣汤原方出自医圣张仲景所著《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篇》。原文记载:“妇人藏躁,喜悲伤欲哭,象如神灵所作,数欠伸,甘麦大枣汤主之”。大意为,有女性患有“藏躁”之症,总是悲戚想哭,就像被鬼神操纵一般,总是疲乏伸懒,使用甘麦大枣汤进行治疗。

根据张仲景本义,本方治“妇人脏躁”病。什么是“脏躁”?“脏”指的是心脏,中医认为,心静则神藏,若为七情所伤,则心不得静,而神躁扰不宁也。因此,中医中的“脏躁”为情志疾病,与现代神经官能症、癔病、更年期综合征、焦虑症等精神类疾病相关,表现为:经常性无故悲伤、哭泣,伴有精神困倦,哈欠连天。

那么,张仲景为何会使用甘麦大枣汤来治疗脏躁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甘麦大枣汤的具体构成。

【经方功效】

甘麦大枣汤如方名所述,为炙甘草、小麦、大枣仅三味药组成。原方记载甘麦大枣汤的组成为:甘草三两,小麦一斤,大枣十枚。原书用法为:“上三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温分三服”。

此方中,小麦甘凉养阴,补心养肝;大枣甘温质润,润燥缓急;炙甘草补养心气,和中缓急。三药合用,则有养心安神、和中缓急的功效。由于本方甘平质润,而甘能缓急,因此可以治疗一切急迫之证。

甘麦大枣汤本意是为治疗女性脏躁,但辨证得当,男女老幼皆可应用。其治疗要点为:悲喜无常,常因细微小事,或引起悲伤,或引起兴奋,又称为悲喜证;发病时常伴有肌肉痉挛,甚至四肢抽搐,牙关紧咬,动作夸张放大。

针对小儿夜惊或夜啼,可用本方加蝉蜕、钩藤,入睡前用吸管让儿童慢慢吸,儿童吸着甘甜味道,慢慢就睡着了。本方加龙骨、牡蛎等安神药,酌情加全蝎、蜈蚣等息风止痉虫类药,对多动症,舞蹈病,癫痫,梦游症等中枢神经细胞异常放电阵发性疾病,均有肯定效果。

【经典案例】

甘麦大枣汤在临床中是治疗情志疾病的良方,至今仍然被广泛应用。

大学生李同学每次在月经干净后,总在课堂上无故悲伤大哭,或放声大笑,但却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而在月经后,她的行为情绪又会恢复正常。来到湖南省中医院(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后,辨证为阴血不足,心神失养,予以甘麦大枣汤(小麦50g,大枣50g,炙甘草50g)5副水煎服。服药后,李某表示神清气爽,内心宁静,随访一年病情再未发作。

2021年,株洲新冠肺炎疫情小规模爆发。在新冠肺炎定点收治医院,有新冠肺炎康复期患者因服药感到胃肠道不适、情志焦虑,有儿童患者不愿进食中药。对此,中医专家想到了用甘麦大枣粥来改善患者的食欲。用方为小麦100g,大枣50g,山药100g,薏苡仁100g,莲子肉100g 粳米100g,炙甘草30g。患者服用药膳粥后,一致反馈口感很好、食欲增强,腹胀、乏力、大便不调等症状明显改善。

【服用提示】

仲景经方甘麦大枣汤,组成仅小麦、大枣、炙甘草三味药,药少力专,味道甘甜,能缓解紧张的情绪,安抚内心的焦躁,在平淡中蕴藏神奇的疗效。

本方性味甘甜,口感极佳,深受广大患者喜欢,尤其是儿童。一般体质者皆可服用,但对脾胃虚寒,大便溏稀,或湿热中阻,舌苔滑腻者,体内有痰者,宜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酌情使用。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把甘麦大枣汤变化成一个养生粥来食用。原料:小麦1两、大枣9个、甘草9克,做法:大枣掰开(不可去皮),和小麦、甘草一起煮成粥。每日晚餐食用,可以达到养心、安神、镇静、止虚汗的功效,对调理经前紧张症、更年期综合症、小儿多动症、神经衰弱、严重失眠有良效。

作者:湖南省中医院中医内科副主任医师、仲景文化办公室主任 江建锋 通讯员 陶艳 刘丹

来源:红网

作者:江建锋 陶艳 刘丹

编辑:周曼 实习生 易锐华

本文为健康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ealth.rednet.cn/content/646656/91/12131325.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健康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