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7月17日讯(通讯员 周巧)7月16日上午,由爱尔眼科医院湖南省区主办,长沙爱尔眼科医院承办,爱尔眼科医院集团、湖南省红十字会担任指导单位的“你是我的眼”角膜移植中国行——湖南站暨长沙爱尔眼库成立17周年暨第一届长沙爱尔角膜移植高峰论坛在爱尔大厦成功举行。湖南省红十字会、爱尔眼科医院集团领导出席,来自湖南、贵州的60余名角膜科医生及眼库工作人员参会。
“你是我的眼”角膜移植中国行·湖南站公益救助计划正式启动。
全球1200万角膜盲症中国约占3成,年角移手术量仅1万台
“角膜疾病是我国第二大致盲眼病。目前我国因角膜病致盲的患者有400-500万人,且这一数字以每年10万的速度递增。其中,约80%的患者可以通过角膜移植手术复明,但每年国内开展的角膜移植术仅有8000至10000例。最主要的原因,仍然是角膜供体紧缺。”在“你是我的眼”角膜移植中国行项目介绍中,爱尔眼科医院集团角膜及眼表学组组长、爱尔眼科角膜病研究所所长李绍伟教授介绍了我国角膜移植现状。
除了角膜供体不足之外,李绍伟表示,经济贫困和角膜移植医疗资源分布不均是制约众多角膜盲症患者无法得到救治的重要原因。为了帮助这些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角膜盲患者,爱眼公益基金会发起“你是我的眼”角膜盲症救助项目,联合爱尔眼科湖南省区54家医院,为符合条件的角膜病患者提供手术救助,通过精准扶贫脱残,帮助这些患者和他们的家庭摆脱盲症与贫穷的困扰,重拾生活的信心。
“1库13站”联动模式,盲症患者最快1周可接受角移手术
要救助角膜盲患者,首先需要加大力度解决供体角膜稀缺的问题,爱尔眼科一直为角膜捐献事业贡献力量。2006年,第一家爱尔眼库在长沙成立,2016年,眼库正式挂牌为湖南省红十字角膜捐献爱尔眼科接收登记总站,并在湖南其他13个市、州设立接受分站,爱尔眼科医院集团先后投入近1000万元,开创以“1+13”的“总站+分站”库站工作模式,实现了遍布全省的捐献及救助网络。
“最初在我们眼库登记的患者,需要排队一年左右的时间才能安排手术。现在随着人们观念的改变,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志愿者加入进来,医院开设了角膜移植绿色通道,有需求的患者最快在预约一周后即可安排角膜移植手术。”爱尔眼科医院集团眼库管理部副经理、长沙爱尔眼库行政主任杨丽红介绍,眼库成立17年来,1042位捐献者在这里留下了“光明礼物”,成功帮助了2000余位角膜盲症患者重见光明。捐献者和志愿者中不乏夫妻捐、全家捐、组团捐等特殊感人事迹。
角膜捐献志愿者家属曾女士表示,自己的母亲在被确诊为肺癌晚期生命仅剩2个月之际,毅然签署了角膜及遗体捐献志愿书,把爱与希望长留人间。她为母亲的善举感到无比骄傲,也已经遵循母亲的脚步成为了一名光荣的角膜及遗体捐献志愿者;角膜移植术后患者周女士分享了自己因患角膜白斑辗转多地求医,最后在长沙爱尔成功手术的就医经历。她表示,非常感谢角膜捐献者的大爱,感谢“你是我的眼”项目及手术医生的帮助,让她挣脱黑暗,回归光明,自己也将竭尽所能回报社会,传递爱心。
来自社会各界的爱心人士光荣宣誓,加入角膜捐献志愿者行列。
“授人以渔”,通过培训助推基层医疗技术水平提升
爱尔眼科医院集团湖南省区角膜眼表学组副组长、长沙爱尔眼科医院角膜与眼表病专科主任李宽舒博士表示,由于角膜移植手术学习周期较长、操作难度较大,目前全国可成熟开展角膜移植手术的眼科医生仅有100人左右,且都集中在省会城市,而很多角膜病高发的基层地区缺乏专业医生。
“除了为角膜盲症患者提供专业诊疗与手术救助外,我们还有一个重要目的就要培养和带教基层眼科医生,‘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李宽舒表示,通过有针对性地培训与观摩、带教,让更多基层医生具备术前诊断、术后用药乃至掌握独立的角膜移植手术操作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升我国基层医疗技术水平,造福患者。
据了解,爱尔眼科湖南省区、长沙爱尔眼科医院作为“你是我的眼”角膜移植公益行湖南站的医疗承接方,将在湖南地区征集100名贫困角膜盲症患者,如:角膜营养不良、角膜皮样瘤、大泡性角膜病变、角膜变性、角膜炎、角膜溃疡、虹膜角膜内皮综合征、化学伤引起的角膜疾病等,并提供5000-10000元/眼的公益基金援助。
来源:红网
作者:周巧
编辑:吕周阳
本文为健康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ealth.rednet.cn/content/646741/51/128711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