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笑的人也有可能患上抑郁症 警惕这些藏得很深的信号

来源:红网 作者:游君 编辑:吕周阳 2023-07-10 22:28:56
时刻新闻
—分享—

据媒体报道,7月5日,知名歌手李玟因抑郁症轻生去世。这则消息让所有网民都陷入震惊与悲伤。大家都不敢相信,这位以劲歌热舞和爽朗笑容著称的歌手竟然罹患严重抑郁症。

长沙市第三医院精神心理门诊副主任医师罗星表示,作为一种可被明确诊断并治疗的心理疾病,抑郁症的发病率越来越高,约20个人中就有1人患有抑郁症。

和高血压、心脏病一样,抑郁症也有着复杂病因,并不是单纯的“性格软弱”“想不开”“抗压能力差”;抑郁症也不等同于抑郁情绪,不是仅靠自我振奋就能好转;不是只有性格沉默、闷闷不乐的人才会抑郁,幽默爽朗、整天笑哈哈的人同样有可能正在经受抑郁症的煎熬……

罗星呼吁,让我们科学认识抑郁症、正确对待抑郁症、给予抑郁症患者更多关心和关爱,帮助他们重拾生活的希望。

好好的,为什么会得抑郁症?

抑郁症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复杂,是生物因素、心理因素及社会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生物因素如神经递质异常、神经内分泌失调、基因突变、单核苷酸多态性等,都可能导致脑神经递质的代谢和再摄取发生异常,从而影响情绪的调节;

心理因素如人格特质、童年经历、生活事件等可影响一个人的情感调节能力和应对能力,从而导致抑郁症的发生;

此外,社会因素也对抑郁症的发病有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社会支持、社交网络、经济负担、网络暴力等都可能影响一个人的情绪状态,增加抑郁症的风险。

正因为抑郁症的发病机制如此复杂,所以当一个人患上抑郁症的时候,我们不要一味指责TA“软弱”“想不开”,而要科学看待,就像对待那些常见的慢性躯体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一样,给予充分的理解和支持。

哪些人比较容易罹患抑郁症?

抑郁症的患病危险因素包括年龄和性别、遗传、躯体慢性疾病、不良社会环境、较少的社会支持等。

相关研究表明,女性、青少年和老年人群更容易罹患抑郁症;有亲属罹患抑郁症的人群患病的风险也会增加。

此外,身体健康状况不良,存在经济贫困、失业、孤独、亲密关系问题等社会因素的人群也更可能发展为抑郁症。

出现哪些症状提示可能患有抑郁症?

“除了我们熟知的情绪低落、兴趣低下、愉快感缺乏等抑郁症最典型的‘三低’症状外,还有很多抑郁症患者表现并不典型,生活中容易被忽略,所以危险性反而更高。”罗星介绍,抑郁症有一种特殊的类型:微笑性抑郁。它也被称为“高功能性抑郁症”。患者通常外表看起来正常,并能够完成日常任务和工作,但他们内心感到空虚、孤独、无助和悲伤。

与典型的抑郁症不同的是,微笑性抑郁患者在外人面前会掩盖自己的情感问题,表现出微笑、幽默、乐观等积极情绪,这种行为也被称为“社交面具”。

微笑性抑郁患者内心伴随着焦虑、内疚和自我否定等症状,负面情绪累积到一定程度又不能及时获得帮助时,自杀的风险要高于一般的抑郁症。

想了解自己是否有抑郁情绪,不妨通过下面的量表(抑郁量表PSQ9)进行初步自测。

1.jpg

评分标准:得分在0~4分就是没有抑郁;5~9分就是有一些抑郁情绪、症状;10~15分就是有明显的抑郁症状;超过15分基本就可以诊断为抑郁症。

发现自己有抑郁相关表现要怎么办?

罗星强调:不要自我否定和自责,及时就医、寻求专业帮助是最快、最有效的办法。

临床上治疗抑郁症有两大“法宝”——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目前临床上使用的抗抑郁药物是安全的,能有效缓解抑郁症状,但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心理治疗则是由专业的心理医生通过倾听、安慰、解释、指导和鼓励,帮助患者正确认识自己、正确看待疾病,促进情感表达、改善应对能力。从长期看,心理治疗能够有效减轻抑郁症状,减少复发。

除了配合治疗外,抑郁症患者可以通过参加体育运动、增加户外活动如瑜伽、散步等来舒缓负面情绪,同时保持规律的饮食和睡眠也有助于抑郁的恢复。

我们要如何对待患有抑郁症的亲朋好友?

首先是当好一个聆听者。鼓励患者倾诉,引导他们发泄、诉说内心的想法,缓解压抑情绪,认真、耐心地听取他们内心的感受及想法,表达理解,避免说教、指责。

第二是当好一个陪同者。向他们表达爱意,包容和支持他们的负面感受,让他们重拾安全感;陪同他们社交、散步、参与兴趣活动,帮助他们规律作息及规律饮食,陪同患者及时就医。

第三是当好一个监督者。督促监管患者必须按医嘱服药、复诊;保管好药物及有危险性的物品,密切观察其情绪及言行变化,防止发生自杀自伤意外事件。

做这些的目的,就是要给抑郁症患者创造一个放松、安全、支持性的环境,帮助他们更快走出情绪的沼泽。

抑郁症并不是一个无法战胜的敌人,只要及时寻求专业治疗、并得到家人和朋友的关心支持,患者可以逐渐康复。这个过程可以让我们更加了解自己和他人,更加珍惜生活中的美好时光。当我们关爱他人,同时也在关爱自己,让心灵得到滋养和成长。最终,我们可以从抑郁症的挑战中学会更好地面对生活,并在心灵的成长中迎接更美好的明天。(通讯员 游君)

来源:红网

作者:游君

编辑:吕周阳

本文为健康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ealth.rednet.cn/content/646741/54/12841457.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健康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