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是否曾出现过刷牙出血、咬硬物时出血或晨起吐口水有血丝?是否认为自己上火了?出现这些症状时第一想法就是熬点绿豆稀、泡点菊花茶、用些止血类牙膏甚至去药店买点消炎去火的药吃,好像有些作用,但过不了多久又复发。那牙龈出血是否真是上火导致,真正原因究竟又是什么呢?今天,湖南省第三人民医院口腔科罗霞医生就来讲解一下。
牙龈出血是口腔科常见的就诊原因之一,轻者表现为吮吸、刷牙、咀嚼较硬食物时出血但量较少,重者在牙龈受到轻微刺激时即出现出血较多甚至自发性出血。一般而言,牙龈出血多见于牙龈炎和牙周炎患者,但有时也可以是某些系统性疾病的口腔表现,应予以足够重视。
“上火”为民间俗语,又称热气,可以从中医理论解释,是由于各种因素引起的身体异常热象,属于中医热证范畴。单纯的上火可能不会导致牙龈出血如果本身就存在牙龈炎、牙周炎等慢性炎症,在上火情况下,可能会诱发牙龈出血。如果存在口腔的慢性炎症,需要及时前往医院口腔科就诊,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鉴别诊断及治疗。
牙龈炎是牙龈病中最常见的疾病,各年龄段都可以发生,在我国儿童和青少年的患病率为70-90%,成人的患病率达70%以上。几乎每个人在其一生中都可发生不同程度和范围的龈炎。牙龈炎患者就诊时常诉说在刷牙、咬硬物时牙龈出血,偶尔也有自发性出血,有时可感到牙龈局部痒、胀、不适,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口腔健康关注度增加,口腔异味(口臭)也是患者就诊的重要原因。慢性龈炎患者通常口腔卫生状况较差及牙龈色、形、质的改变:正常牙龈呈粉红色,牙龈菲薄呈扇贝状紧贴于牙颈部,龈乳头充满牙间隙,质地致密而坚韧;患慢性龈炎时,游离龈和龈乳头变为鲜红或暗红色,表面光亮,龈缘变厚,不再紧贴牙面,龈乳头变圆钝肥大,有时呈球状增生,质地松软脆弱。该病诊断和治疗相对简单,且预后良好。那是因为病因明确且无深层牙周组织的破坏,通过洁治术彻底清除菌斑、牙石,消除造成菌斑滞留或局部刺激的因素,1周左右,牙龈的炎症即可消退,牙龈的色形质可完全恢复正常。但因其患病率高,治愈后易复发,相当一部分的龈炎患者可发展为牙周炎。
牙周炎是牙菌斑中的微生物所引起的慢性感染性疾病,由长期存在的慢性牙龈炎向深部牙周组织发展,导致牙周支持组织的炎症和破坏,如牙周袋形成进行性附着丧失和牙槽骨吸收,最后导致牙松动和被拔除。它是我国成年人丧失牙齿的首位原因,2015年第四次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35-44岁组牙周炎患病率为90%,55-64岁组发病率更高,达95%。为什么随着经济水平提高,牙周炎的患病率居高不下呢?最主要原因还是大家对牙周炎的了解及重视程度不够,不知道牙周炎可防可治。牙周炎早期仅表现为牙龈的慢性炎症,患者可有刷牙或进食时牙龈出血或口腔异味,但一般无明显不适常常易被忽视。等到牙周炎发展到一定程度,形成较深牙周袋,牙槽骨大量吸收就会出现牙齿松动、咀嚼无力或疼痛、急性牙周脓肿、逆行性牙髓炎甚至牙齿脱落等,此时就诊多为晚期。早中期慢性牙周炎患者经过规范的牙周基础治疗后,炎症消退,病情得到控制;但由牙周炎导致的牙槽骨吸收、牙龈退缩、根分叉暴露常难以恢复,直接影响美观、功能。因此,牙周炎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关键。同时,牙周健康还与全身健康息息相关,未经治疗的牙周袋及邻近炎性组织可能是一个重要的感染病灶源。近二十年来的大量研究结果表明,牙周感染可能是某些系统性疾病或异常情况的一个重要潜在危险因素,包括心血管疾病(动脉粥样硬化、心肌梗死及脑中风)、早产和低出生体重儿、糖尿病、呼吸道感染、胃炎、胃溃疡及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因此,加强对牙周炎的预防和治疗至关重要。
此外,某些全身因素也会改变和影响牙龈组织对局部刺激的正常反应,使原有慢性炎症加重。因此,如出现牙龈异常出血,或合并有其他全身症状时,应怀疑全身因素行血常规、血压、肝肾功能等相关检查,排查全身疾病可能,如发现异常及时就诊相关科室。
综上所述,牙龈出血并非由上火导致,是牙周组织(牙龈、牙周膜、牙槽骨、牙骨质)发出的求救信号,请重视!在此呼吁广大民众如有牙龈出血反复发作,应及时就诊口腔科,由专业医生进行全面口腔检查,必要时行相关检查,明确病因,积极治疗。为防止复发,个人口腔卫生维护也是关键,推荐早晚巴氏刷牙法(水平颤动刷牙法)、使用牙线清理邻间隙,同时建议定期(每6-12个月)口腔检查及洁牙。(通讯员 罗霞)
来源:红网
作者:罗霞
编辑:吕周阳
本文为健康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ealth.rednet.cn/content/646741/68/128906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