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尘封40年的暖医故事:“陈妈”和她的“女儿”

来源:红网 作者:宗禾 编辑:周曼 实习生 杨胜男 2023-08-08 15:44:50
时刻新闻
—分享—

红网时刻新闻8月8日讯(通讯员 宗禾)“医生接患者到家中同吃同住7个多月,为患者11次手术修复缺损的大半个面颊,被患者亲切唤作‘陈妈’……”

不久前,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建院65周年系列活动“主任讲科史”的活动现场,口腔医学中心主任冯云枝讲起科室“‘陈妈’和‘她的女儿’的故事”感动了在场所有人,也揭开了一个尘封40年的暖医故事——

陈运美老师是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原湖南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口腔科的首任主任。1980年,陈运美收治了一位来自娄底涟源水洞底公社撑田大队的名叫戴全桂的农村姑娘,她因患走马疳后遗症导致颌面部大面积缺损,需要多次手术。

坏疽性口炎(俗称“走马疳”),目前在我国已逐渐“绝迹”,这是一种严重的坏疽病变,主要发生在生活水平低下、卫生条件差的地区。2至16岁的青少年儿童为主要发病人群,其典型的临床表现是最初牙龈的小水疱或溃疡,迅速发生坏死,并扩展至颊、唇粘膜和面部组织的广泛破坏,引起面部组织的严重毁损,该病死亡率也较高。

小戴虽侥幸逃过一劫,但颌面部毁损相当严重,左脸缺损了三分之二,牙齿与牙龈完全外露,可谓“面目狰狞”。

因脸部缺损太大,要补脸面部与口腔内部的双层皮肉,须从胸部制成皮管再分次向脸部移植。1980年,小戴带着省吃俭用存下的500元钱找到陈运美。

由于手术的难度大、治疗周期长且术后的护理和观察对治疗成功至关重要。考虑到患者经济条件差、来往奔波不便,陈运美就将她接到自己家里,在家里同吃同住。80年代,家中不到60平米的屋子里,陈运美将小戴接来,和她的母亲、丈夫及两个儿子6人同住。

因为面部缺损,小戴吃饭时米粒时常会从脸颊中掉出来,陈运美的孩子看到有些害怕,她耐心地告诉孩子们要像对待家人一样对待她;家里没床,陈运美的丈夫从上海出差专门购回来一张,作为“家庭病床”;夏天到了,陈运美还为小戴买了凉鞋、裙子……就这样,小戴亲切地称陈运美为“陈妈”,在“陈妈”家一住就是七个月,七个月的食宿,陈运美分文未收。

到1982年5月,小戴做完了11次手术,逐渐恢复了正常的容貌,治愈回家。当时带来的500元钱,除去手术、医药费和几次往返涟源的车票外,还剩下80多元。

回老家不久,小戴也遇到了心仪的对象,很快便结婚了,并给“陈妈”写来了一封报喜的信。1983年1月18日 ,湖南日报以《陈妈,告诉您一件喜事!》为题,报道了这段感人的医患故事。

微信图片_20230808142951.png

(《湖南日报》1983年1月18日二版 点击可放大)

在职业生涯的几十年当中,陈运美一直将病人视为亲人,据科室谭国富老师回忆,之前有老年患者行动不方便,需要进行口腔修复的,陈运美还会带上器械和材料上门治疗。

传承是对历史最好的致敬。听闻陈运美老师的故事后,医院高度重视,院党委书记柴湘平主动联系湘雅医学院和长沙市图书馆的工作人员查阅当年的新闻报道,并号召全院上下学习其待患如亲的精神。院党委副书记段绍斌专程带领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和科室负责人来到陈运美老师家中,聆听湘雅前辈的教诲,赓续传承湘雅精神血脉。

了解到90岁高龄的她生活依然朴素,如今四世同堂,仍住在一个80平老旧的房子里。当问及有什么需求,陈运美最惦记的还是当年她医治的这个女孩儿,其余只答道:我只是做了一个医生应该做的,现在一切都好,不需要特别去帮助。

来源:红网

作者:宗禾

编辑:周曼 实习生 杨胜男

本文为健康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ealth.rednet.cn/content/646742/90/12939724.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健康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