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人:周曙,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第24批援塞拉利昂医疗队队员,就职于南华大学附属长沙中心医院超声诊断科,擅长浅表小器官、腹部脏器、妇产科、心血管及肌骨超声诊断等。
时间:9月19日
周曙医生为新生儿进行超声检查。
患儿家属感谢中国医疗队救治。
9月19日傍晚,新生儿病房收治了一名肠梗阻新生儿。患儿是一个刚出生7天的新生儿,精神状态差,呼吸急促,时不时发出无力的呻吟,体格检查后发现其腹部明显膨隆,可见肠型,腹壁张力高。容不得多想,医疗队医生立刻开始进行超声扫查,发现患儿肠管显著扩张,明显积液积气,符合肠梗阻声像。
医疗队医生周曙仔细扫查各段肠管,排除了明显消化道畸形、肠套叠等肠梗阻相关疾病后,在乙状结肠远端及直肠内发现多个团块状低回声物,经张小佛医生综合判断,考虑胎粪粘稠导致排出延迟,从而引起低位肠梗阻。考虑到新生儿肠壁薄,为安全起见,张小佛决定实施超声引导下生理盐水灌肠术。在超声引导下,将引流管准确送至胎粪堆积处,经过生理盐水反复稀释后抽吸,稠厚的胎粪终于被逐渐抽吸出来。术后第二天患儿能自行排便、排气,肠梗阻得以解除。
超声引导下生理盐水灌肠术使操作全程在超声实时监测下进行,操作便捷且可实时监测肠腔内压力,能有效避免灌肠过程中因压力控制不当导致的穿孔风险,有利于精准清洁肠道、软化和清除稠厚粪便,是治疗新生儿胎粪阻塞综合征简单、有效、经济、省时、并发症少的非手术治疗方法。
塞拉利昂医疗卫生条件落后,医务人员极度紧缺,新生儿窒息、腹泻、疟疾等各种疾病导致该国新生儿死亡率长期居高不下。中国医疗队既“授人以鱼”,帮助塞拉利昂儿童解决疾苦,更“授人以渔”,教会塞方医护人员更宽广的临床思维和更多的医疗技术,展示中国援外医疗队员风采,为救治塞拉利昂儿童贡献力量。
来源:红网
作者:周曙
编辑:周曼 实习生 杨胜男
本文为健康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ealth.rednet.cn/content/646743/64/130699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