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是秋天的第五个节气。深秋的气息越来越浓,此时也是中国南北大地上景观差异最大、色彩最为绚丽的日子。寒露时,北方已呈深秋景象,南方才秋意渐浓,蝉噤荷残。
元代文人吴澄编著《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将寒露分为三候:一候鸿雁来宾;二候雀入大水为蛤;三候菊有黄华。一候鸿雁来宾:从白露节气后开始往南迁徙,到了寒露节气后就是最后一批南飞的大雁了,再往后就要进入寒冷的冬天了。二候雀入大水为蛤:雀入大水为蛤雀,雀是小鸟的意义。古人看到蛤蜊的花纹和小鸟的纹路相似,认为到了寒露这天,飞鸟会深入大海,变成蛤蜊,飞物化为潜物躲避寒冷。三候菊有黄华:到了寒露节气,菊花已经开得很普遍了。因为这样的特性,菊花被赋予了很多独特的内涵,陶渊明描述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就一直被后人传诵。
到了寒露节气以后,人们要防“三露”:“前不露胸,后不露背,下不露脚。”天气变凉后,有的人会出现尿频、乏力等症状,从中医角度讲,这是肾气不足的表现。这时可以坚持泡脚养肾:水位略高于脚腕,泡15~30分钟至身体微微发热。在泡脚的同时,可以稍加按摩,用手把耳朵、腰部和膝关节搓热即可。(通讯员 秦露)
来源:红网
作者:秦露
编辑:周曼 实习生 杨胜男
本文为健康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ealth.rednet.cn/content/646754/90/131187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