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是一组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可引起多系统损害,导致眼、肾、神经、心脏、血管等组织器官出现慢性进行性病变、功能减退及衰竭。病情严重或应激时,可发生急性严重代谢紊乱,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高血糖综合征。因此,糖尿病患者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科学服用降糖药物,同时做好饮食调控、血糖监测、适当运动等,以将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内,防止病情进展和并发症发生。
但是,很多糖尿病患者由于缺乏相关知识,对治疗药物不够了解,导致在药物治疗的过程中存在很多误区,最终影响治疗效果。
在2023年联合国糖尿病日来临之际,长沙市第三医院药学部副主任、主任药师刘丽华为您讲解,常见的糖尿病用药四大误区。
误区一:是药三分毒,降糖药能不吃就不吃
不少人认为:降糖药一旦吃了就会上瘾。因此,尽管自身血糖偏高,但只要没有任何不适症状,能吃能睡,就没有必要吃药。
刘丽华解释,糖尿病早期并不一定会马上出现不适症状,对糖尿病人来说,遵医嘱合理服用降糖药,使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可以减少高血糖对胰岛细胞的毒性,防止胰岛功能进一步衰退,甚至使胰岛功能有所恢复。
对于肝肾功能正常的患者来说,只要不是长期过量服用,降糖药都是安全的,不良反应仅见于少数患者,并且往往在停药后即可减轻或消失,不会给人体带来严重影响;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则需要遵医嘱选择对肝肾影响小的药物。
高血糖未得到有效控制与药物所致的副作用相比,前者的后果要严重得多。
误区二:只要吃了降糖药,就能控制血糖
很多糖友认为:“多吃点东西没关系,只要吃了降糖药,血糖就会降下去。”其实,这样不仅不利于血糖控制、容易发胖,还会加重胰岛素抵抗。
刘丽华介绍,糖尿病的发生与遗传、高糖饮食、缺乏锻炼等因素息息相关。糖尿病的治疗是综合治疗,饮食控制、运动锻炼、药物治疗和血糖监测缺一不可。只有在饮食控制和运动锻炼的配合下,降糖药才能发挥更好的疗效;血糖监测有助于了解血糖控制情况,糖友还要定期监测血糖,作为选择药物及调整药量的重要依据。
误区三:用药时间不必那么死板,漏服药后想起来就可以补服
治疗效果取决于两方面:一方面要选好药,另一方面是用对药。
不同的降糖药物有不同的服用方法:为减少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双胍类应在进餐时或餐后立即服用,磺脲类应在饭前半小时服用,糖苷酶抑制剂应在开始进餐时随餐嚼服;钠-葡萄糖共转运体2抑制剂建议在清晨服用,用药期间应多饮水以防脱水引起的低血压。
很多降糖药物与进餐密切相关,而有些患者因各种原因,经常忘记按时用药,比如说吃完饭才想起来阿卡波糖(拜唐苹或卡博平)还没有吃,而这类药饭后吃是无效的;或是打完胰岛素后,没有及时吃饭……
刘丽华表示,漏服药会引起血糖波动,此时该如何补、什么时间补,都很有讲究。
如果漏服的是磺脲类药物,且已接近下一顿饭,就不用补服了;如果是糖苷酶抑制剂,饭中、饭后可以补上,饭后过很长时间就不用补了;如果是一天一次的药,中午想起来可以补,晚上才想起来就不用补了,要出门或运动前不用补。
刘丽华提醒,为了防止漏服药物,建议患者准备一个随身携带的药盒,定好闹钟,做好及时、按时、规律服药;此外,患者若血糖控制欠佳,不应随意加药或加量,应该及时就医,遵医嘱使用药物,密切监测血糖。
误区四:糖尿病能够根治,各种尝试偏方
刘丽华强调,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目前还没有解决糖尿病的根治问题,宣称可以根治糖尿病的广告纯属虚假宣传。
虽然经过适当治疗,可能会使部分糖尿病患者感到临床症状减轻或消失,血糖也恢复正常。但如果不坚持治疗,会引起血糖再次波动。市面上有不少宣称能根治糖尿病的所谓纯中药制剂,其实都加有西药的降糖药成分,患者朋友不要轻信广告宣传,而应通过正规途径来购买药物,遵医嘱合理用药。
总之,糖尿病患者用药时,一定要避免上述误区,正确使用降糖药,发挥最大的疗效,通过积极的综合治疗来更好的控制血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通讯员 刘娜)
来源:红网
作者:刘娜
编辑:吕周阳
本文为健康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ealth.rednet.cn/content/646755/58/132579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