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我感冒了,给我开几天消炎针吧!”
“医生,我咳嗽老不好,能开点消炎药吃不?”
“医生,孩子发烧总反复,是不是要用点消炎药?”
在呼吸科门诊,医生几乎每天都能收到“开消炎药”的请求,似乎“消炎药”成了治疗感冒、发热的“必用药”,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我们要知道百姓口中的“消炎药”是什么。
长沙市第三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六病室主任兼感染性疾病科副主任李喆介绍,人们常说的“消炎药”多指的是临床上的抗生素。
抗生素通常是指由细菌、霉菌或其他微生物在繁殖过程中产生的、能够杀灭或抑制其他微生物的一类物质,用于治疗敏感细菌所致的感染。临床常用抗生素分为六类:1.β-内酰胺类(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2.喹诺酮类(如环丙沙星、氧氟沙星);3.大环内酯类(如红霉素、阿奇霉素);4.氨基糖苷类(如庆大霉素、链霉素);5.四环素类(如多西环素);6.磺胺类(如磺胺甲噁唑、磺胺嘧啶)。
其次,什么病都能使用抗生素治疗吗?
很多人误以为抗生素可以用于一切炎症的治疗,其实不然。抗生素只对细菌引起的炎症有效,且不同的细菌应选用相应敏感的抗生素。而对于病毒引起的炎症,需要抗病毒药物治疗,抗生素治疗无效。
滥用抗生素会促使细菌产生耐药性,甚至让细菌进化成对多种药物耐药的“超级细菌”。所谓细菌的耐药性,是指细菌通过多次接触药物后,对药物的敏感性降低甚至消失,致使药物对耐药菌的疗效降低甚至无效,可最终导致细菌感染时无药可用的地步。
滥用抗生素有害,临床医生必须严格掌握使用指征:只有确诊为细菌性感染者以及由真菌、非典型病原体、部分原虫等病原微生物所致的感染者,才可应用抗菌药物治疗。
再次,感冒、发烧就要用抗生素吗?
大家可能都有过这种经历:感冒时上药店购买感冒药,一般都会搭配上“消炎药”一起服用,似乎不用上“消炎药”,感冒就好不了。
“这种做法是错误的!”李喆强调,引起感冒的病原体既可以是细菌,也可以是病毒。实际上,约70%~80%的感冒是由病毒引起的病毒性感冒,由细菌引起的细菌性感冒只占20%~30%,也就是说,抗生素只对这一小部分细菌性感冒有治疗效果。
病毒性感冒目前没有特效药物,抗生素治疗无效,一般采取对症治疗。因此,感冒就吃抗生素不仅难以达到治疗效果,还会因为滥用抗生素让人体产生抗药性,今后生病需要再用抗生素时,就可能达不到良好的效果甚至会没有效果。
有人会疑问:“如果发烧了就一定要消炎了吧?”答案是“不”。
实际上,发热不一定是感染,感染不一定有发热。对于发热性疾病,甚至是某些感染性疾病,并非一定要使用抗生素;对于确诊病毒或疑似病毒感染,不宜使用抗生素,如病毒性感冒、麻疹、腮腺炎、咽峡炎、咽痛、上呼吸道感染等,多为病毒感染所致,应用抗生素治疗不仅无效,还可能恶化病情。抗生素仅适用于由细菌和部分其他微生物引起的炎症发热。对于没有明确病因的发热性疾病,不能随意应用抗生素,这不仅会掩盖临床症状,还会造成病原菌检测假阴性,容易导致误诊,耽误正确的治疗。
冬季是上呼吸道感染、流感等呼吸道疾病的高发季节。李喆提醒市民朋友,出现发热、咳嗽、流涕等感冒症状时,正确的做法应该是:
首先,保持室内通风,空气流动有利于降低空气中病原体的浓度,减少传播和感染的风险;
其次,注意合理饮食,应选择清淡、容易消化的饮食,多吃蔬菜水果,有利于补充营养,高糖食物容易生痰且难以咳出,避免辛辣刺激的食物,以免刺激发生呛咳,多喝温水有利于增加小便次数,尿液从体内排出时会带走一部分热量,从而帮助退热;
第三,要注意休息,睡眠期间是人体自我修复的过程,在感冒状态下身体消耗更大,应保证充足的睡眠,以提高机体免疫力,缩短感冒病程;
第四,可以适当地选用一些对症治疗的药物,比如常见的退热药(如布洛芬、双氯芬酸钠等);病毒性感冒可服用抗病毒药物(如利巴韦林颗粒、奥司他韦等),抗生素不是感冒发烧的“特效药”,更不能包治百病,应在明确为细菌性感冒后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如果病情进行性加重或发生病情变化,应及时至医院诊疗。(通讯员 彭上梅)
来源:红网
作者:彭上梅
编辑:吕周阳
本文为健康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ealth.rednet.cn/content/646755/66/132824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