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管切开是救治危重症患者的重要举措,能解除喉源性呼吸困难、呼吸功能失常等危急情况,稳定生命体征。目前气管套管拔除的标准尚不统一,主张个体化评估。《2023年成人气管切开拔管中国专家共识》中指出,使用说话瓣膜不仅能显著加快气切患者的发音功能,还能改善吞咽、减少误吸,是促进气管切开拔管的干预举措之一。
刘先生因脑梗死后肺部重症感染入湖南省康复医院康复五病区治疗,入院时已行气管切开。经过一系列治疗后,刘先生感染得以控制,意识较前好转,病情逐渐平稳,但因气管切开导管未拔,无法发声。他迫切的希望能与家属进行正常交流,医生与其家属充分沟通后,为他佩戴了说话瓣膜,让他可以和身边的人正常交谈。
说话瓣膜是一个单向的通气阀门装置,安装在气管切开患者的气管套管处,吸气时瓣膜打开,呼气时瓣膜关闭使气流通过套管与气管之间的间隙,气流通过声带,经口鼻呼出,故而使气切患者能够发声。
说话瓣膜的作用
改善言语及嗅觉功能。说话瓣膜可恢复上呼吸道闭合状态,从而恢复喉及上呼吸道中的气压和气流,帮助患者从人工气道呼吸模式转换为正常的经鼻呼吸模式,呼气时气流重新经声带恢复声带震动,气流经口鼻呼出使嗅区感受器重新激活,改善言语及嗅觉功能。
改善吞咽功能。佩戴说话瓣膜时形成闭合的上呼吸道系统,可重塑声门下压力,有利于咳嗽反射、声门关闭反射及咽腔压力的重建,恢复咽喉部感觉,促进吞咽环境恢复接近正常,从而显著降低误吸的程度和发生率,改善吞咽功能,减少吸入性肺炎的发生。
改善呼吸功能。使用说话瓣膜可恢复正常的经鼻呼吸模式,提升呼气末肺阻抗,提高膈肌的呼吸参与度,恢复生理性呼气末正压,改善通气氧合,改善呼吸功能。
减少分泌物。佩戴说话瓣膜后,气流改道经过口鼻,利于口腔内分泌物的蒸发,促进上呼吸道感觉的恢复,另外咳嗽反射的重建使患者能感受到口腔分泌物,从而主动将其咳出,促进分泌物清除,进一步降低误吸及肺部感染的风险。
有助于病人拔管。评估病人自主呼吸能力,可作为气切病人拔管流程的中间手段,有助于能耐受气囊放气和试堵管的患者,从而早日拔除气管套管。
提高生活质量。早期干预使用说话瓣膜可促进患者的功能恢复,患者的交流能力、活动能力提高开从而缓解患者的心理焦虑,减轻其经济负担,提高其生活质量,有利于其身心康复。
说话瓣膜适应症
患者意识清醒、有说话意愿;生命体征平稳,需要吞咽治疗;能够忍受气囊放气(上气道通畅),试行堵住套管可以发音(判断声带功能正常);咳嗽有力,痰量少,并能够自己从口腔排痰;气管切开术后48-72小时;肺顺应性良好;可以忍受自主呼吸4-6小时。
说话瓣膜禁忌症
气管插管患者,声带无法振动;意识障碍、严重行为障碍的患者;临床情况不稳定,特别是肺功能差,肺顺应性、弹性降低;不能耐受气囊放气,套管之上呼吸道不畅;持续放置瓣膜后引起大量粘稠分泌物且不易咳出者;全喉切除术或喉气管离断术后;气管切口处肉芽增生,气切套管周围没有足够的空间允许气体通过。
说话瓣膜注意事项
佩戴说话瓣膜使用前必须完全清除口鼻、气囊上方及气道内分泌物,以保持气道通畅不被阻塞;必须将气囊充分放气,否则患者会因无法呼气而造成窒息;注意控制佩戴时长,可从几分钟开始,根据患者耐力逐渐延长;睡觉时应取下说话瓣膜,每日用温水清洗说话瓣膜,擦干后放入密闭容器。
在佩戴说话瓣膜前要进行充分的评估。如果患者气道自我保护能力低下,咳痰能力弱,气囊上分泌物较多,吞咽功能障碍时,需要先进行呼吸及吞咽功能训练。佩戴说话瓣膜过程中,有可能会出现呼吸困难、窒息症状,如发现异常应立即取下说话瓣膜。
湖南省康复医院目前已为30多例气切患者使用说话瓣膜,并成功拔除气管套管。说话瓣膜的尽早应用,对气切患者的言语、吞咽、呼吸功能的恢复有着重要作用,如果能够得到全面普及,可以让因气切而失声的患者重新发声,重拾康复病愈的信心。(通讯员 袁海芳)
来源:红网
作者: 袁海芳
编辑:周曼 实习生 马婉华
本文为健康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ealth.rednet.cn/content/646756/90/133364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