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恼宝贝在班上的座位永远离不开前三排?孩子身高原地踏步却只能干着急?认为只要父母高孩子未来就一定长得高?总觉得孩子只是“晚长”,会有蹿个的那一天?湖南妇女儿童医院医生提醒,小心这些错误的身高观念,最终耽误孩子最佳治疗期,身高问题成为终身遗憾。
规范诊治很重要,正确认识更重要
2014年,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公布了《全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规划》(2014-2020年)。其中提到国民健康素养的实际情况不容乐观。随着中国生活水平、生活方式的改变,儿童生长发育环境有了较大变化,但家长、社会对儿童矮身材等生长发育疾病的认知水平非常低下,对一些疾病缺乏必要的了解。
矮身材是指身高低于同性别、同年龄的正常人群平均身高2个标准差者(-2SD)或低于第3百分位线(-1.88SD),如生长速度不足亦需引起警戒:<3岁儿童<7cm/年、3岁至青春期儿童<5cm/年、青春期儿童<6cm/年。
根据抽样调查,我国儿童矮小症发病率约为3%,所有矮小人口中,3-15岁需要治疗的患儿约有700万。大多数矮小儿童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抑郁、内向等心理或行为障碍,影响到升学、就业和婚姻,部分矮小儿童成年后不具备正常劳动能力,成为严重社会负担。
身材矮小的孩子抑郁症发病率高,意愿无法表达,最终导致自闭。由于身高与心理预期存在差距,情绪往往处于不稳定状态。在日常生活中,绝大多数矮小儿童觉得自己处处不如人,自惭形秽,比正常孩子更敏感和缺乏自信。在学龄期的矮小儿童怕遭讥笑和欺负,不敢与人交往,产生压抑、退缩而陷入孤立和自我封闭状态,成年后无法进行正常的人际交往和学习、工作、生活。
许多家长不知道矮小是一种病,更不知道这种病可以治疗,对于孩子长高存在认知误区:盲目等待孩子年龄大了后身高会“蹿一蹿”“猛长”;盲目听信广告宣传,给孩子吃所谓增高保健品,对正规治疗存在疑虑,耽误了孩子最佳治疗期。
治疗要趁早,和骨骺抢身高
只有先正确诊断才有科学治疗。治疗前需完善相关检查,与医生充分沟通。引起矮小的病因很多,如生长激素缺乏症、特发性矮小、小于胎龄儿、家族性矮小、体质性青春期延迟、甲状腺功能低下、染色体病如特纳综合征以及一些骨骼疾病等。针对不同的病因有不同的治疗方式,如生长激素缺乏症的患儿需用生长激素治疗,甲状腺功能减低的患儿在应用甲状腺素治疗后身高会有一段追赶性生长等。
研究表明,孩子年龄越小,骨骺的软骨层增生及分化越活跃,生长的潜力及空间越大,对治疗的反映越敏感,生长效果越好;而且孩子的年龄越小,体重越轻,用药的剂量越小,所花费用也越少。因此,切不可等到发育后期如14-16岁时再治疗,此时骨骺接近闭合,生长潜力很小,已不再可能达到理想身高。(通讯员 曹晗)
来源:红网
作者:曹晗
编辑:周曼 实习生 马婉华
本文为健康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ealth.rednet.cn/content/646756/98/133293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