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官移植作为20世纪最伟大的医学成就之一,是治疗终末期器官衰竭患者的有效医疗手段。但因为器官短缺,很多患者得不到及时的帮助。在中国,每年有30万器官衰竭患者需要器官移植,而他们之中只有2万人左右能得到移植手术的机会。
每年的6月11日是“中国器官捐献日”。近几年,全国累计器官捐献志愿登记人数快速上升,这是一个有爱的、温暖的数字增长,让众多还在忍受病痛、等待器官移植的患者,看到更多生命延续的希望。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医生带你一起了解“器官捐献”。
什么是人体器官捐献?
器官捐献可以挽救许多人的生命。当一个人被诊断脑死亡,只能依靠呼吸机和药物维持生命体征时,基于个人生前的意愿或家属的同意,以自愿、无偿的方式,把功能良好的器官捐献给因器官衰竭急需器官移植的患者,让他们的生命得以延续。
我国开展的是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除给自己的亲属外,不可以活体捐献器官。亲属活体捐献器官常见于单个肾脏、肝脏的一部分。
什么情况下可以器官捐献?
经医学判定生命不可挽救。
经医学评估器官可以供移植使用。
生前没有表示不同意器官捐献。
家属(配偶、成年子女、父母)一致同意捐献器官。
有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的见证。
人体有哪些部位可以捐献?
当生命离去时,经评估功能良好的肝脏、肾脏、心脏、肺脏、胰腺、小肠可以捐献。
眼角膜、皮肤、骨骼、血管、神经等组织也可以捐献。
鼓励将遗体捐献给医学科学事业。
人体器官捐献的过程有保护机制吗?
器官捐献过程非常严谨,我国自2010年开展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遵循“无偿原则”,反对任何以获得经济利益为目的的器官捐献。
器官捐献事业经过十多年的探索,已经逐步建立起科学公正、遵循伦理、符合国情和文化的人体器官捐献与移植工作体系。
《人体器官捐献和移植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对器官捐献和移植的相关内容进行了规定。器官捐献的全流程都有追溯和监管机制,确保器官的质量和移植的安全性。
中国人体器官捐献具体工作由医疗机构下的人体器官获取组织(OPO)来实施。
人体器官捐献的流程是怎样的?
捐献评估:经过伦理审查后,专业的医学小组对捐献者的器官进行评估,判断符合捐献标准后通知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
捐献确认: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等见证捐献者直系亲属签署意见过程及完成签字证明材料。
器官获取:医生在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的见证下严格按照捐献意愿获取捐献器官。
器官分配:获取的器官会通过中国人体器官分配与共享计算机系统(COTRS)系统公平、公正进行分配。
器官转运:捐献的器官经器官转运绿色通道(包括公安部、交通运输部、民航部、铁路部),争分夺秒地奔赴医院手术台完成器官移植。
器官离开人体后,能保存多长时间?
不同器官保存时间不同,在现有的医学技术条件下,可移植器官均有可以耐受的缺血时间。一般情况下,器官能耐受冷缺血的时间,肝脏12小时、肾脏24小时、心脏6-8小时,肺脏8-12小时,保存不好或时间过长均会影响器官生物活性,最终影响器官移植的效果。
哪些人可以成为器官捐献者?
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公民(18岁以上)有权依法自主决定捐献其人体器官。公民表示捐献其人体器官的意愿,应当采用书面形式,也可以订立遗嘱。
如何进行器官捐献志愿登记?
可以通过“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官方网站(www.codac.org.cn)、“中国人体器官捐献”官方微信公众号或当地红十字会器官捐献管理机构,进行人体器官捐献志愿登记。
如果完成了器官捐献志愿者登记,能否反悔或放弃?
在我国,人体的器官捐献是自愿行为,可以随时变更或撤销。
签署器官捐献志愿登记表后,一旦遇上意外,医护人员会放弃救治么?
拯救生命是每一个医护人员的天职,表达过捐献意愿不会影响登记者得到应有的抢救和治疗。
志愿登记后一定能实现器官捐献吗?
志愿登记仅仅是个人意愿的表达,并不一定意味着一定能实现捐献,能否真正实现捐献,需要等到公民逝世后,经严格医学评估,并征得家属同意后,才能进行。
“在人生旅途中,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有些故事因为意外或疾病而突然停止。但有一种方式,可以让这些故事继续下去。”器官捐献,是生命与生命之间最动人的相遇,让我们珍视生命,传递爱与希望,为更多人带来生命的礼物。(通讯员 黄志芳)
来源:红网
作者:黄志芳
编辑:马婉华
本文为健康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ealth.rednet.cn/content/646840/99/139814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