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7月8日讯(通讯员 章之琪)近期,持续不断的暴雨过后,各种“看不见的灾害”正在作乱——胃肠道疾病、皮肤感染、呼吸道传染病、中暑等成为威胁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风险因素。湘潭市第一人民医院积极发挥中医药在疫病的预防、治疗、康复中的特色与优势,为群众提供方便可及的中医药服务。
胃肠道疾病
洪涝灾害及汛期,容易接触受污染的自然水,导致肠道传染病、急性胃肠炎与其他胃肠道疾病的发生,伴有消化不良、腹泻等症状。
建议家中准备胃肠疾病常用中成药,若出现早期症状可及时服用,防止疾病加重,若仍未好转,建议及时就医治疗。同时,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饮用干净水、开水,食物要加热后再食用,避免“病从口入”。
呼吸道传染病与流行性感冒
汛期时温度、湿度、水量的剧烈变化,会引起自然水中的细菌和病毒增加;另一方面,遭遇汛期可能会引发部分人群出现营养不良、心理压抑等症状,从而导致人体免疫力下降,引发呼吸道传染病的发生。
在日常生活中,因温度突然变化人体感到寒冷除注意保暖外可适时服用姜茶。生姜味辛性温,长于发散风寒、化痰止咳,又能温中止呕、解毒,适用于暴雨过后外感寒邪伴随咳嗽与胃肠不适的症状。将姜末30g与红糖60g左右,用热水500ml冲泡5分钟服用即可。
皮肤感染和湿疹
暴雨积水中含有大量细菌、病菌,如人在水中长时间浸泡可能会引发皮肤感染和湿疹。用清热解毒、祛风杀虫的中草药,如艾叶、大青叶、金银花、蒲公英、地肤子、蛇床子等各15g加水熬煮,待温后外用清洗或浸泡皮肤10~20分钟,可以预防皮肤感染和湿疹。同时,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防护和保养,及时更换打湿的鞋袜,避免皮肤感染。
中暑
汛期伴随着大量降水、空气潮湿,结合夏季高温天气,环境湿度和温度均较高,易发生中暑症状,包括发热、乏力、纳差、皮肤灼热,舌红苔白或黄腻。重症病例可有头痛剧烈、昏厥、昏迷、痉挛。
建议家中准备藿香正气水等解暑常用药物,适合大多数轻症中暑患者(孕妇慎用),使用时需注意:藿香正气水含乙醇(酒精),酒精过敏者禁用;不得与头孢菌素类(如头孢氨苄、头孢呋辛、头孢他啶等)、甲硝唑、替硝唑、酮康唑、呋喃唑酮等同服,可出现双硫仑样反应(主要表现为颜面潮红、头痛、恶心、呕吐、心悸、血压下降、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服药后不得驾驶车、船、从事高空作业、机械作业及操作精密仪器;藿香正气水含有生半夏,应严格按照用法用量服用,不宜过量或长期服用。若出现早期中暑症状可及时服用藿香正气水,预防疾病加重,若服用3天症状仍未好转,建议及时就医治疗。
日常环境杀菌消毒
中医药香熏法,是中医学预防传染病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外治法。日常可以采取室内熏香的方式,通过燃烧苍术、艾叶等芳香祛湿的中药,发挥杀菌消毒,祛湿避秽的作用。用艾叶、苍术、白芷各约10克,熏燃约30分钟,结束后打开门窗让空气流通。
来源:红网
作者:章之琪
编辑:周曼
本文为健康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ealth.rednet.cn/content/646841/90/140805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