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湖南疾控提醒:需重视洪涝灾害后焦虑、抑郁、应激反应等心理问题

来源:红网 作者:胡冀 编辑:吕周阳 2024-07-09 10:12:33
时刻新闻
—分享—

红网时刻新闻7月9日讯(通讯员 胡冀)近日,湖南持续暴雨天气导致多区域出现洪涝灾害。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破坏了很多人赖以生存的家园,造成巨大的财产损失,同时也给人们的心灵带来了不小的冲击。

灾后,焦虑、抑郁、恐慌、无助、应激反应等各种心理问随之而来。湖南疾控提醒,这些大部分是正常的情绪反应,我们必须正视和积极应对洪涝灾害带来的巨大心理创伤,尽快恢复正常生活。

灾难发生后4个心理反应阶段

灾难发生后,人们会经历不同阶段的心理反应。根据美国红十字会的划分,灾难后的心理反应可以分为4个阶段:

英雄阶段:灾难发生时或刚过后,人们会表现出高度的团结和互助精神,积极参与救援和自救活动,忽略自己的身体和心理需求。

蜜月阶段:灾难过后一段时间内,人们会对救援工作和社会支持感到满意和感激,对未来抱有乐观和信心。

失望阶段: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会逐渐意识到灾难造成的损失和影响,对未来感到迷茫。

重建阶段:人们开始适应新的生活环境和状态,重新建立信任和希望,积极参与重建工作和恢复正常生活。

灾难发生后常见的心理问题

在灾害发生后的心理反应4个阶段中,人们在情绪上、身体上、认知上以及行为上会出现一些问题,通常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焦虑情绪:您如果出现莫名的紧张感或者烦躁感,控制不住的思考一些事情,与洪水相关的问题,与自己有关的事情;坐不住,总想来回走动;感到心慌、手抖、出汗、呼吸加快等,这些表现提示您可能出现了与焦虑相关的问题。

抑郁情绪:您如果感到自己处于悲伤、忧郁、心情低落,感到自己没有食欲,出现早醒或入睡困难,甚至一度有轻生的观念时,提示您可能出现了抑郁相关的问题。

失眠:包括无法入睡、早醒、睡眠时间短、频繁做噩梦、夜间惊醒等影响自己睡眠的问题。

急性应激反应:在灾难后出现盲目的兴奋,或者是呆滞的状态,眼神恍惚;数十分钟至几小时后,出现极度的悲哀、嚎啕大哭;出现茫然感,不知所措;突然出现恐惧感,愤怒,情绪不稳定,或者攻击他人的行为;出现心慌、全身震颤、出大汗等症状;不能回忆近期发生的事情等,这都属于急性应激反应。

创伤后应激反应:由于目睹了严重的事故后出现的精神问题。大多数在数周到数个月后发生。主要表现为在白天的想象或睡梦中反复出现的痛苦回忆,通常伴有麻木感。常见伴发焦虑、抑郁、恐惧、失眠。有的人会情绪激动,有的会表现为木讷与冷漠,部分人可能会出现行为异常。

这些心理问题并不是所有人都会出现,也不是不正常的反应,而是人类在面对灾难时的正常适应过程。大多数人在一段时间后会逐渐恢复正常,但也有一部分人可能会持续受到困扰,甚至影响日常功能和生活质量。因此,出现不良情绪,及时进行心理疏导是非常必要的。

出现了不良情绪怎么办?

了解科学知识,不过度恐慌。了解在危机后我们会有哪些生理和心理反应,哪些是正常的,哪些需要我们高度关注。此外,多学习如何应对自然灾害的常识和基本知识,也有助于我们应对困难,稳定情绪。尽量避免过度关注灾情报道,以免加重情绪压力。

积极应对问题,重构稳定感。正视自己的情绪和困境,寻找合适的解决办法,而不是回避或放弃。保持乐观和信心,相信政府、相信组织、相信自己能够克服洪涝灾害带来的不利影响。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注意饮食健康,适当补充营养,避免过量饮酒或吸烟。找回平常生活的感觉,珍惜与亲友相处的时光,关注生活中的积极方面,构建内心的稳定感。

心理疏解练习,重构安全感。学会自我放松,可以做一些放松的训练,帮助自己在内心世界中构建一个安全的地方,告诉自己“我现在很安全”。比如坐在舒适的椅子上,两脚分开,微微闭上双目,想象在内心深处找到一个使自己感到绝对舒适和惬意的地方,让身体逐步放松;也可以通过有节奏的一呼一吸腹式呼吸、双臂交叉放在胸前交替轻拍的蝴蝶拍等放松法,让自己平静下来。

寻求社会支持,合力渡过难关。“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心理上的难关也需要多方的支持,主动与家人、朋友、邻居等保持联系,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经历,有不良的情绪可以与身边信任的人聊聊疏解。当我们身边的人遇到了困难,我们也可以表达自己的关心与安慰、支持与鼓励,比如向有需要的人提供一些有用的信息和资源,如灾情动态、救援进展、救助政策、心理知识等,并在适当的时候,用幽默或轻松的话题来调节气氛,增加乐趣。但同时,也要尊重他人的自主性和能力,避免过度干涉或替代他人。

逐步适应新生活,有计划重建家园。灾后重建家园是一个庞大的工程,确定最重要的任务和目标,分清轻重缓急,有助于减轻压力和焦虑。如果您发现自己很难通过以上方法进行自我的心理疏导和调节,建议咨询专业的心理医生寻求帮助。

来源:红网

作者:胡冀

编辑:吕周阳

本文为健康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ealth.rednet.cn/content/646841/91/14083087.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健康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