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鞋子合适不合适只有自己知道”,合脚的鞋子不仅穿起来舒服,也能起到保护脚踝的作用,但一些弹性大、不贴合的鞋也可能使脚底缺乏足够的支撑和保护,比如一些太软的松糕鞋、洞洞鞋,穿起来就像踩高跷似的容易重心不稳,一不小心就会摔倒崴脚。
那么,我们又该如何科学挑选鞋子呢?怎么穿鞋才能更好地保护脚踝呢?一起来听听长沙市第一医院骨科一病区(关节、四肢、创伤外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李晓明怎么说。
怎样选择适合自己的鞋?
鞋面:鞋面要松软、有弹性并且透气,另外鞋头,最好是宽头的,能给脚趾足够的活动空间。
鞋底:鞋底不宜太软。近些年,有“踩屎感”的鞋十分流行,这种鞋的鞋底柔软,踩上一脚仿佛走在棉花里一样。虽然脚感舒适,但鞋底过软会导致脚底板缺乏支撑力,出现足弓塌陷。鞋底不宜太平。如果鞋底太平太薄,没有专门的缓冲层,减震功能也会很差,长期穿这种鞋,走路、站立时脚容易受力过大,可能会诱发韧带炎症及足底筋膜炎。鞋底不宜太厚。有些松糕鞋的前底后跟又厚又平,人穿上后就像是踩着高跷走路,感知不到地面的坑洼,容易扭伤脚踝。而且,松糕鞋垫高了脚部,也会让身体的重心前移,导致膝关节过伸,会增加骨关节炎、髌骨软化的患病风险。
鞋后帮:鞋后帮要有一定的硬度,因为后帮太软的鞋子容易扭伤脚踝;过松,也不能为足部提供足够的支撑力。行走时,身体重心会不自觉地向前倾或不稳,膝盖习惯性弯曲,大大增加关节所承受的压力,容易导致小腿肌肉扭伤和足底筋膜炎。
一双好鞋长什么样?
鞋的顶面选材应足够舒适,柔软透气,不压脚。鞋的前端宽松,对脚趾没有挤压。鞋前帮与中帮结合部(鞋底前三分之一处)有弹性能被弯曲,便于行走时前脚掌蹬地推进活动。鞋子的中后部和底面足够坚固,对足弓有良好支撑。鞋底至鞋跟呈圆滑流线弧形,这样便于均匀分布承重脚底的压力。
鞋子穿多久应该更换?
有些人平时无论锻炼还是上街都穿同一双鞋,直到穿坏了再买一双新的,这是不好的习惯。因为总穿一双鞋,鞋子不能充分地“休息、透气”,因为潮湿更易患脚癣等皮肤病。建议最好常备两三双鞋,交替穿着,不穿的时候让鞋晒晒太阳。
如果鞋子穿久了,发生了变形,也应该更换。因为变形了就不能为足部提供足够的支撑,足弓结构就会发生改变。全身的骨骼就像垒成高高的积木,脚就是基石,要是最底部的积木发生了变形,上面的积木连锁反应,自然会相应跟着出问题,很多人的颈腰背痛就是这么来的。
那么,如果选了合适鞋子后,还是因为一些其他原因不慎崴脚了应该如何处理呢?如果意外崴脚,24小时内可先遵循“POLICE”(警察)原则进行处理。“POLICE”原则包括以下内容。
Protection保护:即保护受伤部位,避免二次损伤。
Optimal Loading适当负重:有利于减轻疼痛、出血,促进肢体功能恢复。
Ice冰敷:及时冰敷可减少出血,缓解疼痛
Compression加压:加压可以限制患处进一步肿胀,切记不可过紧。
Elevation抬高:将患处抬高,利用重力来促进组织液回流,减少受伤部位肿胀。
当然,“POLICE”原则只是运动现场的简单处理措施,如果有外伤出血不止,明显的肿胀疼痛甚至骨关节畸形,应及时到医院就诊,以免延误治疗。(通讯员 谢福 吴桐)
来源:红网
作者:谢福 吴桐
编辑:杨胜男
本文为健康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ealth.rednet.cn/content/646842/59/141842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