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正气亏虚 肿瘤钻空子——中医专家谈“中医治瘤之法”

来源:红网 作者:何翼 编辑:周曼 实习生 易锐华 2024-08-28 16:32:33
时刻新闻
—分享—

作为人口大国,我国的癌症患病情况不容乐观,无论新发病例数还是死亡病例数,都位居全球榜首。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发布的2020全球癌症负担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癌症新发1929万例,23.7%(457万例)发生在中国;全球癌症死亡996万例,30.1%(300万例)发生在中国。

对于令人谈之色变的肿瘤疾病,中医药有什么好方法?对此,全国名老中医、湖南省名中医、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中西医结合科主任医师、谷医堂中医专家梁清华教授,给我们讲了讲她的“中医治瘤之法”。

正气不足 易感邪发病

“对于肿瘤的治疗,传统医学其实早有涉及。中医把癌症称为瘤、瘕(音jiǎ)、岩、积聚等,认为正气不足是肿瘤发生的内在基础。”梁清华进一步解释,正气即人体的免疫力与抵抗力,当素体禀赋不足、年老体弱、他病迁延或治疗不当等导致正气不足时,便容易感邪发病。

“对于具体的发病机制,中医认为是外因与内因综合作用。”梁清华表示,外感六淫,风、寒、暑、湿、燥、火入侵人体,阻碍气血津液运行,影响脏腑经络正常功能,导致气滞血瘀、痰湿邪毒凝聚,积久便易成瘤。此外,内伤七情,苦、怒、忧、思、悲、恐、惊导致气机紊乱、脏腑阴阳气血失调,也可诱发肿瘤。其病理变化过程主要表现为正气虚损、气滞、血瘀、痰浊、湿聚等。

图片3.wm.jpg

梁清华教授在谷医堂中医馆坐诊。

全程介入 扶正祛邪 辨证施治

在治疗方面,中医提倡以扶正祛邪、辨证施治为总体原则。“这与西医从部位、病理分型、肿瘤分级进行诊断治疗,是完全不同的两套理论体系。中医与西医在治疗肿瘤方面各有优势,应根据病人具体情况择优选择。”梁清华说,相较而言,中医治疗肿瘤的最大优势在于可以全程介入、干预每一个阶段。

比如,在手术期,中医治疗以扶正补虚为主,正虚虽有余邪,但不必刻意杀灭肿瘤;放疗期,中医治疗以增敏减毒为主,注重通过中药增加人体对放疗的敏感性,减轻放疗的毒副反应;化疗期,中医治疗以增效减毒为主,用中药减轻消化道反应、骨髓抑制、免疫力下降、肾功能损伤等毒副作用,中药还可逆转肿瘤对化疗药的耐药性,从而增加化疗的疗效;间歇期,中医治疗则以扶正抗癌为主,以放疗、化疗间歇期不复发为治疗目的;癌症晚期,中医治疗以休眠癌、抑制癌为法,选用能抑制肿瘤血管生成、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中药,来维持肿瘤处于休眠状态,防止其扩散,延长生存期。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肿瘤的治疗方法也在不断改进,包括手术切除、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和中医药治疗等。多学科协作是目前治疗的主流模式,能够为患者提供更加综合的治疗方案。”梁清华说。

防癌抗癌 误区多多

同时,在防癌抗癌方面,梁清华结合她自己多年临床的所见所闻,向我们列举了以下八个常见误区,希望大家在防癌抗癌中少走弯路:

误区一:患癌主要由基因决定。事实上,遗传只是癌症发生的因素之一环境污染、不良习惯、压力过度等都与癌症的发生密切相关。

误区二:癌症想防也防不住。1/3的恶性肿瘤可预防,1/3可治疗,还有1/3 是可治愈的。

误区三:吃素的人不易患癌。研究表明,经常吃大鱼大肉的人,患癌风险的确更高,天天吃新鲜果蔬的人患结肠癌的风险比正常人低。但是,长期吃素可能造成营养失衡,不利身体健康。建议尽量选择天然、应季食材,且每天吃5份不同颜色的蔬果,同时保证优质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油脂的摄人。

误区四:吃中药抗癌会伤肝肾。有些中药本身具有肝肾毒性,若剂量错误、配伍不当、煎煮或服药方法不正确,可能会对肝肾功能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但科学、规范、合理地用药一般不会损伤肝肾功能,一些中药和方剂反而有保肝护肾、利胆退黄的作用,如枸杞子、墨旱莲。

误区五:吃有机食物可防癌。吃有机食物安全性较高,但据统计,是否吃有机食物与患癌风险没有相关性。要吃得健康,重点是饮食多样化,多吃新鲜的应季食物。

误区六:癌症到了晚期就没救了。即使痛症发生转移,严重程度也不一样,不能一概而论。如晚期肺癌、乳腺癌等,经过科学的治疗,也能得到较好的控制,患者有希望长时间“带瘤生存”

误区七:断食可以杀死癌细胞。过度断食会让癌症患者体重减轻,免疫力降低,反而会让癌细胞更易存活。因此,肿瘤患者应注重补充富含优质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成分的食物,如牛肉、牛奶、鸡蛋、新鲜蔬果等,但应忌羊肉、熏烤煎炸的食物以及烟酒等。

误区八:放化疗会掉头发。化疗药物会“好坏通杀”,使正常细胞受损,尤其会对毛囊细胞、生殖细胞等产生破坏作用。例如,乳腺癌化疗药容易造成脱发,但有些针对胃肠道肿瘤的化疗药只对胃肠黏膜细胞起作用,病人不会出现脱发。(通讯员 何翼)

来源:红网

作者:何翼

编辑:周曼 实习生 易锐华

本文为健康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ealth.rednet.cn/content/646842/62/14215444.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健康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