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送来题字并合影。
红网时刻新闻1月16日讯(通讯员 刘孝谊 彭璐)“非常感谢单教授,为我在一次手术中‘解决’了两种肿瘤,您是‘救死扶伤的一把刀’。”近日,患者陈女士与家人一起来到湖南省肿瘤医院头颈外二科单振锋主任医师办公室,将一副写着“救死扶伤一把刀”的题字赠与单教授。
陈女士今年35岁,2023年初,她无意间发现自己左侧耳朵下方有一个小肿块,在当地医院就诊后进行了手术切除,术后病理检查发现肿物中见大量嗜碱性细胞呈结节状,涎腺肿瘤,不排除恶性,当地医生建议陈女士前往上级医院就诊。陈女士曾到长沙多家医院就诊,在12月28日来到湖南省肿瘤医院单振锋主任医师的门诊,确诊为“左腮腺腺泡细胞癌”,结合患者病历资料,建议再次手术。
单振锋介绍,腺泡细胞癌属于唾液腺恶性上皮性肿瘤,在10岁至70岁之间全年龄段均可发生,其中中年女性多发,是一种较少见的唾液腺恶性肿瘤。80%的腺泡细胞癌发于腮腺,多数生长缓慢,但呈浸润性生长;少数生长较快,与皮肤或及肌组织粘连,可出现疼痛、面瘫。腺泡细胞癌属于低度恶性肿瘤,治疗方案主要依靠手术切除,彻底的手术切除,预后良好。
陈女士于2024年1月3日入院,入院后完善了相关检查,术前超声发现,患者左侧甲状腺有一个5-6毫米的肿块,分型为4b。从超声影像等多种检查结果来看,根据单振锋的多年经验,他判断陈女士甲状腺的肿块是恶性肿瘤的可能性很大,也需要通过手术进行切除,但如果进行两次手术,对患者而言无疑增加了许多负担。在和患者及家属沟通过后,单振锋决定在一次手术中为陈女士同时切除两处肿瘤。
1月5日,陈女士的手术成功进行。“腮腺癌首次术后疤痕粘连,面神经解剖位置改变,再次手术发生面神经瘫痪的风险较高,比如口角歪斜、闭眼不全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陈女士比较年轻,我们在肿瘤彻底切除的基础上尽可能保存面神经功能及外观。本次手术我们通过设计临近肌瓣填塞在腮腺术腔的创面避免了伤口的凹陷,同时成功保留了陈女士的面神经及功能。”根据术后回访,陈女士预后效果良好,无需进行其他治疗,定期随访即可。为感谢单振锋教授的仁心仁术,出院前陈女士特地为科室送上一副题字,并与单教授一同合影留念。
单振锋提醒,唾液腺腺泡细胞癌发病表现通常以局部肿块为主,肿块一般不痛,如果市民在生活中发现自己耳屏前、耳垂下方或者颌下部出现不明原因、触之不痛的肿块,建议前往医院完善检查,尽早干预。
来源:红网
作者:刘孝谊 彭璐
编辑:周曼 实习生 易锐华
本文为健康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ealth.rednet.cn/content/646845/50/134470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