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通气是危重患者抢救治疗措施之一,在患者病情危重时,为了保证生命安全,常需进行气管插管解除喉源性呼吸困难、呼吸功能失常等危急情况。但建立人工气道后亦会造成VAP(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逐渐增多。随着重症康复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声门下吸引”技术的运用,使“VAP零感染”不再是梦想,这项技术能帮助患者的气道功能恢复正常,为拔除气管套管立下“汗马功劳”。
李爷爷因脑梗死后肺部重症感染入湖南省康复医院重症/高依赖病房治疗,入院时已行气管切开,住院期间反复出现发热,痰量增多,胸片提示新发肺炎,经MDT会诊考虑吸入性肺炎,而住院后相继进行鼻空肠胃管进食,仍然没有杜绝患者吸入性肺炎的反复发生,分析患者吸人性肺炎的罪魁祸首并非是胃内食物,而极有可能是口鼻腔的分泌物,通过采取间歇的声门下吸引,有效避免了口、咽、鼻腔分泌物堵塞并掉到支气管,成功地预防了吸人性肺炎的再次发生。为表达感激之情,李爷爷的家属送来了一份感谢信,言辞恳切,让人感动不已。
什么是声门下吸引
声门下吸引又称声门下滞留物吸引(SSD)是指应用带有声门下吸引装置的气囊套管,通过负压吸引对声门下、气囊上的滞留物进行持续或间断吸引的护理操作技术。
《SHEA急症医院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和呼吸机相关性事件的预防策略(2022版)解读》指出,气管导管的气囊上方堆积的分泌物是建立人工气道患者误吸的主要来源,应用装有声门下分泌物吸引管的气管导管,可降低VAP的发生率并缩短ICU的住院时间,因此,推荐预测有创通气时间大于48h或72h的患者使用。
声门下吸引的护理
采用集束化护理,其护理内容具有预见性、全面性,通过对科内护理人员全面培训,查阅相关文献给予患者体位、气道管理和声门下吸引等综合性护理措施,提升护理质量,降低患者VAP发生风险。
声门下吸引的步骤:每次行声门下吸引前均会先吸引气切套管内的分泌物和口鼻腔的分泌物,然后测量气囊压力,并补充气囊压力在20~22cmH2O。而声门下吸引后再次测量气囊压力,以避免直接作用在气囊上部的压力导致气囊内压的下降。
声门下负压吸引通常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持续声门下吸引,负压大小无统一标准,一般是20mmHg。如果持续负压过大,引流会导致气道黏膜损伤,引起出血、溃疡、坏死、咽部水肿。另一种是间断声门下吸引,包括间歇负压吸引泵吸引、中心负压吸引,以及注射器手动抽吸,一般负压在100~150mmHg之间。有研究表示间隔4h在声门下进行吸引,可较好地减少气囊上滞留物,使气囊上气道黏膜能够充分的休息,缓解负压对气道黏膜的损伤,减少刺激呛咳,并能避免吸引管堵塞情况的发生。
声门下吸引和细化床旁管理是气道管理中预防VAP的有效手段,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防气道保护作用减退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吸入性肺炎,加速患者脱机拔管。(通讯员 袁海芳)
来源:红网
作者:袁海芳
编辑:周曼 实习生 马婉华
本文为健康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ealth.rednet.cn/content/646845/90/134245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