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注意“看不见的疾病”!守护青少年的“心理晴空”

来源:红网 作者:王爱华 编辑:周曼 2024-04-10 19:56:27
时刻新闻
—分享—

红网时刻新闻4月10日讯(通讯员 王爱华)“我自闭了”“今天我emo了”不少流行用语作为“忧郁伤感”的符号在网络中流传,当你还觉得它只是在“玩梗”时,你已经错了,长期自闭、心情低落已经不是单纯的情绪问题,而是抑郁障碍,一种精神疾病。青少年抑郁症轻则会对学业、生活质量和人际交往造成阻碍,重则会影响到青少年的身体健康。在长沙市中医医院(长沙市第八医院)急诊科,一年要接收几个因抑郁症送到医院抢救的孩子。对此,专家提示,加强青少年抑郁症防治,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尤为重要。

青少年抑郁症并非“小众”

“青少年抑郁症并非‘小众’,只是不易被察觉,需要引起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的足够重视,并为之共同努力。”儿科主任李军红翻开登记本,讲述道,近几年,儿科收治的患者中因抑郁症导致误服药物发病率有增多趋势,儿童和青少年成为这个无形“杀手”的目标。

据了解,在青少年中,抑郁症状包括悲伤、易怒、消极感觉、没有价值、消沉、在校在家庭中均表现不佳、老是感觉被误解、人际交往极度敏感、喝酒、暴饮暴食、对正常活动失去兴趣以及回避社交、自残、反复轻生念头甚至有自杀计划、自杀举动等。

《2022年国民抑郁症蓝皮书》指出,18岁以下的抑郁症患者占总人数的30%;50%的抑郁症患者为在校学生。青少年抑郁症患病率已达15%至20%,接近于成年人。有研究认为,成年期抑郁症在青少年时期已发病。

发布《探索抑郁症防治特色服务工作方案》,将青少年列入抑郁症防治的头号重点人群予以关注和干预,将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健康体检内容,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评估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李军红介绍,针对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我国正在采取一系列措施,推动抑郁症防治关口前移,不断推进青少年抑郁症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

抑郁症早期症状莫忽视

一般来说,面对压力过大、情绪管理困难、遭受生活或学习挫折、家庭环境紧张,社会的多元化等情况,孩子和青少年心理不适应情绪波动不能及时调整更容易出现抑郁症。特别是在青春期,由于生理和心理的变化,他们更容易变得敏感,易偏激,从而易受伤害。此外,睡眠不足、过度疲劳也是抑郁症的常见诱因。

如何识别青少年抑郁症的早期征兆和危险信号?李军红介绍,情绪方面,青少年可能出现易怒、暴躁、爱发脾气的情绪症状或者出现情绪极其低落、没有愉悦情绪体验等现象;认知方面,对自我的评价、对他人和社会的看法极其负面;行为方面,退缩到最基本的生存状态,对周遭的一切不感兴趣;生理方面,存在明显的失眠或早醒、暴饮暴食或吃得极少等问题。

“孩子至少两周很少露出笑容、情绪消沉或者易发脾气,家长就要给予关注了。”李军红提醒,抑郁症低龄化是指抑郁症开始出现在青少年甚至儿童年龄段。它会导致情绪、精神、认知、睡眠等全身性问题,严重时甚至会有自杀倾向。从儿科收治的患者情况来看,他们有随意自残行为,内心深处孤独自闭,让人看着痛心疾首。

科学诊治和陪伴是治疗良方

青少年出现抑郁症倾向该怎么办?李军红认为,抑郁情绪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正常反应。考试成绩不理想、家人生病、挨批评等导致的情绪低落是正常的。但低落情绪长时间持续就会变成一种症状,它伴随着认知的改变。这时就需要通过医院专业的诊断来判断是否达到了抑郁症的标准。

“当出现抑郁问题时,到医院寻求治疗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逃避。”李军红说,抑郁症和其他疾病一样,在治疗方面,不要有抵触心理。抑郁症在治疗上需要一个持续的过程,应坚持药物治疗与心理治疗同等重要的原则,在康复过程中不要自行停药或减药,在这个过程中,患病的孩子离不开医生、家人、老师、朋友的共同努力、支持和陪伴,“有的时候我们很努力的把孩子调整到了一个平稳的状态,结果生活环境没有给予充足的支持,孩子的症状就可能出现波动和反复。”

李军红提醒,家长要构建积极的亲子关系,关注孩子的感受,尽可能创造舒适、温暖、接纳的氛围;要及时发现孩子的心理问题并提供帮助,如引导孩子表达情绪,倾听孩子的痛苦和困扰;要让孩子知道他们并不孤单,家庭、学校和社会都是他们的支持系统,此外,当青少年出现相应症状,作为家长不要讳疾忌医,要及时求助。

此外,李军红建议,家长还要注重孩子的健康生活习惯,保证充足的休息时间,不熬夜;鼓励孩子积极参与户外活动和社交活动,以降低抑郁情绪的产生;要定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和应对压力的能力。

来源:红网

作者:王爱华

编辑:周曼

本文为健康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ealth.rednet.cn/content/646848/54/13718161.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健康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