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血压不再是老年人的标签?年轻人应关注这些血压问题

来源:红网 作者:廖喜兰 刘芷静 编辑:马婉华 2024-05-15 16:49:31
时刻新闻
—分享—

红网时刻新闻5月15日讯(通讯员 廖喜兰 刘芷静)小张是一位大二在校生,前段时间因为突然头晕在当地诊所就诊。医生量血压发现竟高达184/100mmHg,建议小张立即到上级医院进一步治疗。小张来到了长沙市第四医院心血管内科二病区高血压门诊就诊,经诊断小张同学为高血压3级,很高危组。

近一年内,长沙市第四医院心血管内科二病区收治的年轻高血压患者不在少数,其中有多名像小张这样20岁左右的患者。如今,高血压已不再是中老年人群的专属。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小张等同学年纪轻轻就血压如此之高?

心血管内科二病区主任金静介绍,高血压主要影响因素包括遗传、年龄、肥胖、高盐摄入、吸烟等。

家族遗传因素。高血压的遗传概率很高,大约有60%的高血压患者是有一定的家族患病史。高血压可以通过基因遗传来影响后代的心血管健康,从而导致人们更容易患上高血压病。而通过基因遗传引发的高血压疾病发病时间更早,需要更长疗程的降压治疗。

精神压力大。经常熬夜,导致内分泌紊乱,精神紧张,会引起交感神经功能兴奋造成血管收缩,导致血压升高。

不良饮食习惯。暴饮暴食,喜欢吃外卖,高盐、高脂饮食可导致血压升高。无论在成年人还是儿童青少年中,钠的摄入量与血压水平和高血压患病率均呈正相关。

抽烟喝酒不节制。吸烟可导致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吸烟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明显高于不吸烟者,有高血压家族史、肥胖、高血脂的吸烟者高血压的患病风险更高。被动吸“二手烟”也可导致血压升高、高血压患病率增加。

肥胖。导致体内代谢紊乱、脂肪堆积、血管硬化,从而引发血压升高。对于很多高血压患者,减肥是治疗高血压非常重要的辅助手段。身体质量指数(BMI)平均每增加10,男性收缩压则增高17mmHg,女性收缩压增高14mmHg。

医生了解到,小张同学并未有高血压家族遗传病史,但由于他学习压力大,经常熬夜赶作业,久坐不动,饿了就来顿宵夜,其体重达115kg,BMI达34.0,远远高于正常值。饮食、肥胖、压力大作为高血压的主要影响因素,直接导致了小张同学血压的快速升高。

什么是高血压?

高血压是指血压过高。血压是血液循环对身体动脉(身体主要血管)壁的压力。血压高可能会导致冠心病、脑卒中等疾病,也被称为无声的杀手。血压由两个数值组成:收缩压--显示心脏收缩或跳动时的血管压力;舒张压--显示心脏在两次跳动之间舒张时的血管压力。

判断是否患上高血压,不是以在门诊或家里偶尔测得的一两次血压偏高为准,正确做法是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连续测量非同日的3次血压值,若都高于140/90mmHg,才判断为高血压。

如何监测血压?

血压计的选择:推荐通过国际标准认证的上臂式电子血压计。

血压测量方式:家庭血压监测每日早、晚各测量2~3次,间隔1分钟,取平均值。

正确家庭测量方法

早晨起床后1小时内或晚上就寝前测量血压;

早晨测量应在服降压药物及早餐前、排尿后测量坐位血压;

坐在有靠背的座椅上,双脚自然平放;

裸露上臂,上臂及血压计与心脏处同一水平。

记录内容包括:测量血压者的姓名 、测量日期与时间 、收缩压值、舒张压值。

高血压有哪些表现?

头晕:表现为一过性或持续性头晕,常在下蹲或起立时出现。

头痛:疼痛部位为后脑或太阳穴,多为持续性钝痛或搏动性胀痛。

失眠:主要表现为入睡困难、噩梦多、易醒。

烦躁、心悸:多与植物神经功能失调有关。

记忆力减退:高血压患者血压过高,容易对脑部血管造成损伤,就会出现不可逆的记忆力减退症状,表现为注意力分散、近期记忆下降。

肢体麻木:常见手指、足趾麻木或皮肤有蚁行感。一旦出现此类症状应该警惕,及时就医问诊。

如何预防高血压?

减少钠盐、低脂饮食:每人每日食盐摄入量要逐步降至5g以下,增加富钾食物摄入量,肾功能良好者可选择高钾低钠盐饮食。同时,高血压患者要注意限制膳食脂肪和胆固醇摄入量。

合理膳食,科学食养:遵循合理膳食原则,做到食物多样,合理安排一日三餐。推荐高血压患者多吃膳食纤维丰富的蔬果,且深色蔬菜要过半,蔬菜和水果不能相互替代;摄入适量的谷类、薯类,适当补充蛋白质,可多选择奶类鱼类大豆及其制品;限制添加糖摄入。

吃动平衡,健康体重:推荐将体重维持在健康范围内,建议所有超重和肥胖高血压患者减重,控制能量摄入、增加身体活动。可以适量增加有氧运动,如散步、游泳、骑自行车等,每周运动时间至少150分钟。运动可以降低血压,增强心血管健康。

戒烟限酒,心态良好:不吸烟,彻底戒烟,避免被动吸烟。不饮或限制饮酒。减轻精神压力,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兴趣爱好。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减轻精神压力,保持心理平衡。

监测血压,自我管理:定期监测血压,遵医嘱进行生活方式干预,坚持长期治疗,自我管理。

如果已经得了高血压,怎么办?

按医嘱服用降血压药,将血压控制在理想水平(120-130/70-80mmHg)。

学会家庭血压正确测量方法,定期监测血压并记录。

合理膳食,坚持低盐、低脂肪、低热量的饮食原则。

适度运动。《中国高血压健康管理规范》指出,每周3天或以上、每次30分钟及以上中等强度运动可使收缩压(高压)下降5-17mmHg,舒张压(低压)下降2-10mmHg。

控制体重,积极减肥。

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不熬夜。

减轻精神压力,保持平衡心理。

来源:红网

作者:廖喜兰 刘芷静

编辑:马婉华

本文为健康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ealth.rednet.cn/content/646849/59/13902058.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健康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