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孩子过了5岁还频繁尿床?家长需警惕

来源:红网 作者:黄倩 编辑:马婉华 2024-10-28 17:05:51
时刻新闻
—分享—

孩童时期一个常见的小问题——尿床,中医称之为遗尿或遗溺。婴幼儿时期,儿童排尿的自控能力尚未完善;学龄儿童可因白天游戏玩耍过度,夜晚熟睡不醒,偶尔发生遗尿,均非病态。

年龄超过5岁的儿童,睡中经常遗尿,轻者数夜一次,重者可一夜数次,则为病态。多见于10岁以下的儿童,男孩多于女孩,部分有家族遗传倾向。长期遗尿,可影响小儿身心健康发育。通常认为,3-5岁的孩子,每周至少5次以上的遗尿,持续3个月;5周岁以上,每周至少2次遗尿,症状持续3个月,即属于遗尿范畴。

近期,一名6岁的男童小鹏(化名),由其父亲陪同前来湖南妇女儿童医院中医科主任殷旭处就诊。小鹏父亲向殷旭叙述,近一年来,小鹏在入睡后频繁出现尿床现象,主要是在晚上,导致每天早晨床铺都是湿润的,给家庭日常带来了不小的困扰,每天都需要清洗床单。

殷旭进一步询问了小鹏的睡前饮水习惯和可能的心理压力情况,基于这些信息,殷旭为小鹏进行了尿液分析检查。结合尿液分析结果、小鹏的当前症状以及中医的舌脉象诊断,殷旭综合判断小鹏患有遗尿病,并辨证为脾肾气虚证。

针对小鹏的情况,殷旭开具了7剂中药,并给出了以下医嘱:家长应给予小鹏更多的关心,避免给他过大的压力,进行积极的心理疏导。同时,要监督并帮助小鹏养成良好的睡眠及排尿习惯,如睡前2小时内避免饮用液体、睡前上厕所等。服药期间,家长应定时叫醒小鹏上厕所。此外,饮食宜清淡,避免油腻或刺激性食物。

遗尿症的原因是什么?

中医认为小儿时期生理特性为稚阴稚阳,五脏六腑之气尚未充盛,其中尤其以肾、脾、肺三脏的不足最为明显。小便的正常排泄又与脾、肾两脏功能尤为紧密。脾主“运化水湿”,脾的运化功能对于水液的传输与布散起着重要作用,肾者水脏,主津液,肾中精气的气化功能对于体内津液的输布与排泄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遗尿简单来说,就是身体的“水循环”系统出了问题,膀胱不能正常控制尿液。辨证主要有下元虚寒、肺脾气虚、心肾失交、肝经湿热等症型。还有一些其他原因如从小没有养成晚上起床排尿的习惯,或者因为精神压力大、环境变化、紧张焦虑等心理因素,也可能导致遗尿。

哪些人容易造成遗尿?

有憋尿习惯的儿童;

睡眠过深的人群;

心理压力过大的儿童:由于偶然一次尿床可能会引发父母呵斥,导致幼儿心理压力过大,也有可能会引发本病;

有家族遗传史:家庭成员中如果有人曾患本病,则家中儿童患原发性遗尿的概率就会较大。

尿床的影响

被尿床困扰的孩子,晚间尿床后被褥潮湿,晚上睡不好,白天易疲劳,导致孩子记忆力差、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反应慢等症状,使孩子智商降低,学习成绩下滑。

长期尿床,有的孩子会心理压力大,变得敏感自卑,社交能力减退,严重影响自尊心与自信心。

此外,儿童遗尿还会影响孩子生长发育,出现身高偏矮(比正常儿童低2~5 厘米)、偏瘦或虚胖身材。(通讯员 黄倩)

来源:红网

作者:黄倩

编辑:马婉华

本文为健康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ealth.rednet.cn/content/646854/62/14400487.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健康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