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12月7日讯(记者 戴丹)时值湘雅医学办学110周年院庆之际,12月7日,在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东校区老办公楼一楼,一场名为“典籍里的湘雅”的特展吸引了众多校友和媒体嘉宾前来观展。
湘雅医院现存最早病历(左)和王鹏程教授的全英文手术记录(右)
“这是1945年10月的一份病历。”在一张全英文手写的纸质资料前,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副院长黄耿文介绍说,在1945年以前,自1906年雅礼医院建院以后所保存的病历,全都毁于文夕大火和三次长沙会战,所以这一份1945年的珍贵病历,就是目前湖南省现存最早的一份西医病历。
“典籍里的湘雅”特展现场。
“病人是一名军官,他的疾病是右侧大腿的一个枪伤。”据介绍,这份病历首页的格式跟现在的病历相比,相差并不太多,主要是介绍的一些病例的基本信息,包括病人的姓名、性别、年龄、疾病、诊断以及并发症等等。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它是一个全英文手写的病历。
事实上,在湘雅医学办学之初,医学教育体系是全英文教学,所有的医学生包括医生和护士,都是用全英文来教学,因此,当时的病历也是全英文手写。
“为了能够更体现病人的真实情况,我们在这一次发掘的老病历当中,看到有大量的手绘图,一方面反映了当时湘雅医学的培养当中对医学生的这样一个要求,不仅是具有非常厚重的医学知识,同时这些医生的绘图的技能也是非常好的。”
在特展现场,还有一份湘雅医院接受武汉医院转诊病人的病历,出现了病人脸部的照片。“为了能够准确记录病人的真实状态,甚至采用了照相机把病人的图片拍下来,放在病历里面。”黄耿文表示,这也反映了当时的湘雅人在病历记载的过程中所竭力遵循的“真实可靠”的这么一个基本原则。
《农村医生(士)手册》自1959年出版以来,已修订至第七版,发行超千万册,成为全国发行量最大的医学专业书籍之一。
湘雅,诞生于国家和民族危难之际,成长于国家和民族奋进之中,发展于国家和民族振兴之时。回首百十载峥嵘岁月,在首任校长颜福庆精神的引领下,一代代湘雅人勤勉不辍,矢志奋斗,不仅培育出了张孝骞、汤飞凡等一大批现代医学宗师,还催生了一批医学著作、教材等典籍,灼灼光华,泽被后学。
此次“典籍里的湘雅”特展,共展出了具有代表性的历史资料百余件,引领着观众走进湘雅医学院一百一十年的风雨历程。它如一扇轻启的"时空之门",让年轻的当代湘雅人与前辈们心灵相通,共享一场医学与灵魂交织的盛宴。
来源:红网
作者:戴 丹
编辑:周曼
本文为健康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ealth.rednet.cn/content/646856/99/145235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