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7月10日讯(记者 周曼 实习生 喻锦慧 通讯员 张维夏)铅在我们的生活中并不罕见,从日常使用的某些物品到环境中,都可能有它的身影。7月10日,湖南省人民医院儿童医学中心科副主任、主任医师曾赛珍提醒:铅中毒的可能性其实很低,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掉以轻心,在生活中做好预防措施。
“预防铅超标,首先要谨慎接触深色玩具。一些颜色鲜艳、尤其是深色的玩具,为了追求色彩效果,可能在生产过程中使用了含铅的颜料。”曾赛珍提醒,儿童天性好动,喜欢啃咬玩具,一旦接触到这类含铅玩具,铅就可能通过口腔进入体内,长期积累导致铅超标。因此,家长在为孩子挑选玩具时,要选择正规厂家生产、有质量检测合格标志的产品,避免购买那些颜色过于浓重且来源不明的玩具。
其次,要坚决抵制“三无产品”。“三无产品”由于缺乏严格的生产监管和质量检测,其含铅量往往难以得到保证。这些产品可能包括一些小零食、文具、日用品等。比如某些街头小摊售卖的劣质小食品,其包装和食材都可能存在铅超标的风险;一些廉价的文具,如铅笔、橡皮等,也可能含有过量的铅。所以,大家在购买各类商品时,一定要仔细查看产品的生产厂家、生产日期、质量合格证等信息,拒绝购买“三无产品”。
另外,对于民间偏方要保持高度警惕。在一些地方,民间流传着各种各样的偏方,声称可以治疗某些疾病。但很多偏方的成分不明,其中可能含有铅等有害物质。比如一些用于治疗皮肤病、疑难杂症的偏方,可能添加了含铅的物质来达到暂时的疗效,然而长期使用会对人体造成严重危害,导致铅在体内不断蓄积,引发铅超标甚至中毒。因此,生病时应选择正规的医疗机构进行诊治,切勿盲目相信和使用民间偏方。
来源:红网
作者:周曼 喻锦慧 张维夏
编辑:李雅婷
本文为健康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ealth.rednet.cn/content/646941/54/151174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