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7月28日讯(通讯员 卿佩星)在消化科门诊,一些患者常常有这样的经历:食物咽下后,感觉未能顺利下行,而是在胸骨后方、心窝上方区域出现停滞感,如同被东西堵住,喝水也难以缓解,有时即使未进食,这种类似噎着的堵塞感也会存在。那么,这种从食道到心窝部位的噎塞感或异物感,究竟由哪些因素引起?又该如何尝试缓解?今天,长沙东大肛肠医院副主任医师余仁贵来解答。
噎塞感的常见原因
胃食管反流:胃内容物逆向流入食管,刺激食管内壁,引发炎症和肌肉收缩,这种刺激和收缩可导致胸骨后烧灼感、疼痛以及明显的堵塞感或异物感,平卧、弯腰或饱餐后症状易加重。
食管肌肉功能失调:食管依靠肌肉规律收缩推送食物,当食管肌肉收缩不协调或发生痉挛时,食物下行受阻,可直接引发胸骨后哽噎感或疼痛,症状突发或持续。
食管感觉过敏:部分人群食管对刺激异常敏感,即使轻微反流或微小压力变化,如吞咽较大食团、情绪紧张,也可能被感知为显著的堵塞或不适。
焦虑情绪影响:紧张、焦虑、压力大的情绪状态,可通过神经途径影响胃肠功能,可能加剧反流症状或直接导致食管异常感觉,使噎塞感在情绪波动时更明显。
饮食因素刺激:特定食物和不良饮食习惯是重要诱因,进食过快、过饱增加胃内压,易引发反流。油腻、辛辣、过甜、过酸食物、碳酸饮料、酒精等,可刺激食管或减弱食管下端肌肉张力,加重不适,过烫或过硬食物也可能直接刺激食管。
需要警惕的信号
虽然多数噎塞感成因良性,但出现以下情况时,应及时就医评估:从吞咽固体困难发展为吞咽流质甚至饮水困难;未刻意节食而体重短期内明显减轻;呕吐物带血或排出黑色柏油样大便,提示消化道出血可能;持续或剧烈胸痛腹痛;经生活方式调整后症状仍持续或反复发作。
日常缓解方法
对于没有预警信号且只是偶发或症状较轻的噎塞感,可尝试以下日常缓解方法。
进食时充分咀嚼食物,确保嚼碎后再咽下,每餐吃到七八分饱即可,晚餐尤其不能过量,餐后保持直立位半小时到一小时,避免立即平躺或弯腰。
夜间休息时,可适当抬高床头约15-20厘米,利用重力减少胃内容物反流。
留意并记录易诱发或加重症状的食物,如辛辣、高脂油炸、巧克力、薄荷类食物,浓茶、咖啡、碳酸饮料,柑橘类水果及果汁、番茄及其制品、酒精、生蒜洋葱等,尽量减少或避免摄入。
超重者适度减重,避免穿束缚腰腹部的裤子和腰带。
保持规律作息、充足睡眠,适度运动,进行深呼吸或冥想等放松练习,同时戒烟并严格限制饮酒。
长沙东大肛肠医院提醒,患者应识别并规避诱因,调整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同时留意需要警惕的信号。若自我调整后症状持续、反复出现或伴有任何预警信号,应及时寻求医生的诊断和建议,进行针对性治疗。
来源:红网
作者:卿佩星
编辑:马婉华
本文为健康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ealth.rednet.cn/content/646941/62/151610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