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8日是第15个“世界肝炎日”,今年的主题是“社会共治 消除肝炎”。而脂肪肝的防控,正是这场全民行动中不可或缺的关键一环。
“00后”的小李今年24岁,身高1米75,体重70千克,身材匀称并不算胖,体检时却查出了中度脂肪肝。小李着急地来到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
医生问诊得知,小李是一名程序员,生活作息不规律、饮食不健康,每天都喝一杯全糖奶茶、速溶咖啡,爱点高油高盐的外卖,经常熬夜刷手机,周末也不爱运动,日均步数不到3000步。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病科副主任、主任医师张涛介绍,近年来,像小李这样的年轻人脂肪肝患者人数激增,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正悄无声息地危害年轻一代的健康。
导致脂肪肝的原因
人体的肝脏是代谢“总指挥”,负责处理脂肪、糖分和毒素。但当“入口”过多、“消耗”太少、“处理”超负荷时,脂肪就会在肝细胞里聚集,形成脂肪肝。
张涛表示,导致脂肪肝的核心原因主要有4个方面:
1、“甜蜜炮弹”轰炸
奶茶、可乐、含糖速溶咖啡等饮料中的果糖是导致脂肪肝的“元凶”之一。它几乎全部在肝脏代谢,过量摄入会疯狂刺激肝脏合成脂肪的主要成分——甘油三酯。研究显示,连续数周大量摄入果糖(如每天饮用多杯含糖饮料),就可能导致脂肪在肝脏中堆积。
2、“久坐不动”囤积
人体缺乏运动,能量消耗不足,过剩的热量会源源不断转化为脂肪,优先储存在肝脏和腹部,表现为中心性肥胖、腰围超标等。
3、“熬夜透支”扰乱
长期熬夜、睡眠不足,会严重干扰人体内分泌和代谢节律。褪黑素分泌减少,会导致身体对胰岛素不敏感,血糖更易升高,肝脏被迫将多余血糖转化为脂肪储存。同时,中医认为,深夜23点-3点为肝胆经当令之时,此时肝脏未能休息,则其自我修复和排毒功能也被抑制。
4、“遗传体质”影响
部分人群存在遗传易感性,对脂肪更敏感,代谢效率相对较低。
如何防治脂肪肝?
医生介绍,预防和逆转早期脂肪肝,最有效、最根本的方法是改变生活方式, 核心是“管住嘴、迈开腿、睡好觉”。
在饮食方面,戒掉奶茶、可乐等含糖饮料,尽量少喝果汁,多喝白开水。适量吃水果,每天200-350克(约1-2个拳头大小),选择草莓、蓝莓、柚子、苹果等低糖水果。
减少白米饭、白面包、面条等精米白面的摄入,增加全谷物和杂豆的比例,如燕麦、糙米、绿豆、藜麦等,它们富含膳食纤维,饱腹感强,升糖慢,有助于稳定血糖血脂。
减少油炸、红烧、糖醋等烹饪方式,多采用清蒸、白灼、凉拌、快炒等。善用天然香料提味,如葱姜蒜、香菜、醋、柠檬汁、陈皮、草果等,代替重盐、重糖、重油。
多吃鱼虾、去皮禽肉、蛋类、豆制品等食物,适量食用猪、牛、羊等红肉,尽量选择瘦肉。限制香肠、培根等加工肉制品的摄入。保证餐餐有足量蔬菜,选择菠菜、西兰花、紫甘蓝等深色蔬菜或冬瓜、丝瓜、番茄等瓜茄类。
在运动方面,建议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骑自行车,每次最好持续30分钟以上。每周增加2次力量训练,如深蹲、俯卧撑、弹力带练习等,增加肌肉量,提高基础代谢,更利于燃烧脂肪。
利用碎片时间合理运动,如在接水、上厕所等工作间隙每小时起身活动3-5分钟,午休时做3分钟八段锦之“双手托天理三焦”动作,下班提前两站下车步行回家或爬楼梯代替电梯。
在生活起居方面,中医强调,晚上23:00-3:00(子时和丑时)是肝胆经气血最旺、进行自我修复和排毒的黄金时段。应争取在23点前入睡,保证此阶段的深度睡眠。
营造温馨的睡眠环境,睡前1小时远离手机、电脑蓝光。可热水泡脚,按摩太冲穴、神门穴,可清肝火、帮助放松入眠。
中医药特色调理
对于单纯生活方式干预效果不佳的脂肪肝患者,可选择中医特色食疗和按摩疗法:
☆中医特色食疗
山楂薏米粥:选取山楂25克、薏米50克,熬粥分次服用。可祛除体内脂肪、降血脂。
荷叶山楂茶:将干荷叶60克、山楂30克、薏苡仁10克、陈皮5克,洗净、研成碎末,沸水冲泡入杯中,加盖闷20分钟。可健脾理气、化痰降脂减重。
☆中医按摩疗法
捏脊疗法:每日沿着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捏脊3遍,具有减肥、降脂功效。
按压丰隆穴:丰隆穴是祛痰湿的第一要穴,被誉为中医的“减肥穴”。可用大拇指微用力按压,5秒后松开,双手交替每次按压3-5分钟。具有健脾、化痰、减肥、降脂功效。
来源:红网
作者:通讯员 王鑫
编辑:戴丹
本文为健康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ealth.rednet.cn/content/646941/62/151617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