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7月21日讯(通讯员 卿佩星)一位就诊患者在洗澡的时候发现肛门旁出现了一个红肿小包,起初以为是“上火”,未加理会。几周后,小包破溃流脓,疼痛有所缓解,却在旁边又冒出两个小洞,反复流出分泌物,瘙痒难耐。辗转求医后才得知,这并非简单的“脓包”,而是肛瘘形成。
长沙东大肛肠医院主治医师易科军表示,这些“小洞”并非孤立的伤口,而是肛瘘的外在表现。肛瘘,本质上是肛门直肠周围组织内形成的异常感染通道。当肛门腺体发生感染,炎症可能向周围软组织扩散,形成脓肿。脓肿自行破溃或经医疗引流后,若原发感染灶未彻底清除,持续存在的炎症便会侵蚀组织,形成一条连接直肠内感染源头与肛周皮肤的慢性管道。这些皮肤上的破溃点,正是管道在体表的开口。有时管道分支复杂,皮肤上便可能出现多个破溃点,伴随组织液、脓液间断渗出,周围皮肤因反复刺激而红肿、瘙痒甚至增厚发硬。
肛瘘能够愈合吗?
肛瘘的“洞”无法依靠身体自行愈合。很多患者寄希望于“自愈”,但这是肛瘘治疗的常见误区。肛瘘的根源在于肛管直肠壁深处的持续感染源,如同存在一个持续的“污染基地”。皮肤表面的破溃口仅是内部问题的外在出口。即使皮肤开口暂时闭合,内部感染灶依然存在,脓液积聚后压力增大,终将再次形成新开口,或在附近另觅“出路”。这种反复的“溃破-假性愈合-再溃破”循环,正是肛瘘迁延难愈、甚至愈发复杂的根本原因。长期反复的慢性炎症刺激,存在导致组织性质变化的潜在风险。
肛门旁的洞可以缝合吗?
面对肛瘘,“缝合”皮肤开口无法解决根本问题。单纯缝合皮肤外口,看似封闭了“洞口”,实则堵塞了内部脓液的排出通道。这如同堵塞活火山的喷发口,只会导致脓液在内部积聚、压力剧增,感染向更深更广范围扩散,引发更剧烈的肿痛,甚至形成新的复杂瘘管或脓肿。因此,针对肛瘘的治疗核心在于彻底清除内部的感染源及坏死组织,处理整个异常管道。
长沙东大肛肠医院提醒,肛门旁反复出现的“小洞”、渗液或肿痛,是身体发出的明确警示信号,表示肛瘘可能已经形成。它不会自行消失,拖延不治只会增加后续干预的难度。及时寻求肛肠医生的帮助,通过规范检查明确诊断和瘘管走向,才能够及时干预,有助于恢复健康。
来源:红网
作者:卿佩星
编辑:马婉华
本文为健康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ealth.rednet.cn/content/646941/65/151434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