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7月23日讯(通讯员 欧阳耿)每逢高温,耳鼻喉科诊室里咽喉不适的患者就会显著增多:“医生,我明明喝了不少水,怎么嗓子还是又干又疼?”
夏季咽喉干痛背后,远比单纯缺水复杂得多,也远非“多喝水”就能完全解决。
空调房:隐蔽的干燥“抽水机”
夏季我们离不开空调,但空调制冷时,会强力抽走空气中的水汽,使室内湿度常降至30%以下。
当干燥空气持续流经咽喉黏膜表面,会加速黏膜表面水分蒸发,导致其干燥、脱水,防御能力下降。此时,即使频繁饮水,也只能短暂缓解,黏膜仍处于干燥环境中。
该怎么应对呢?
巧用加湿器:在空调房内使用加湿器,将湿度维持在40%-60%的舒适区间。
适时通风换气:避免长时间密闭,定期开窗引入室外湿润空气(避开高温时段)。
局部湿润:适当使用成分简单、无刺激的生理性海水鼻腔喷雾剂,间接湿润咽喉后部。
过敏原活跃:无声的咽喉“刺激源”
夏季高温高湿,尘螨繁殖加速,霉菌孢子、花粉等空气过敏原浓度也达到高峰。这些过敏原可随呼吸直接接触咽喉黏膜,诱发过敏性炎症反应,导致黏膜肿胀、分泌物增多、神经敏感性增高,表现为咽喉干痒、疼痛、异物感及反复清嗓。
该怎么应对呢?
减少接触:定期清洗空调滤网、寝具,保持环境清洁干燥,花粉浓度高时减少外出或佩戴口罩。
明确过敏原:若症状顽固,建议进行过敏原检测明确诱因。
规范用药: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药物控制过敏反应。
冷饮与辛辣:舌尖快感后的“灼烧”
高温之下,冰镇饮料、辛辣食物成为许多人解暑首选。然而,低温刺激可导致咽喉部黏膜血管急剧收缩,血流减少,削弱局部免疫屏障与修复能力;辛辣食物则直接刺激黏膜,诱发充血、水肿甚至微小损伤。两者叠加,咽喉干痛自然反复发生。
该怎么应对呢?
温和饮食:首选温水,减少冰冷饮品摄入。适度控制辛辣食物。
替代选择:选择常温绿豆汤、银耳羹等传统解暑饮品,既舒缓咽喉,又补充水分。
游泳与感染:水体中的健康“隐患”
公共泳池是夏季消暑热门场所。但池水中消毒剂(如氯)及其副产物对咽喉黏膜具有刺激性。同时,若水质管理不严,细菌、病毒也可能侵入,引起急性咽喉炎甚至扁桃体炎,导致显著咽痛、发热。
该怎么应对呢?
选择合规泳池:注意泳池水质公示情况。
泳后清洁:游泳后立即用清水漱口、沐浴,减少化学物质残留。
避免呛水:泳池水咽下可能增加刺激或感染风险。
“多喝水”真的足够吗?
饮水是基础,但作用有限。水主要经消化道吸收,再分配至全身,到达咽喉黏膜的量并不精准,且无法逆转干燥空气、过敏原或冷热刺激的直接伤害。单纯依靠喝水,难以满足咽喉黏膜局部的高保湿需求。
建议少量、多次饮用温水,维持身体基础水分平衡,同时务必结合前述针对性措施。
若出现以下情况,请及时就诊:咽喉剧痛,显著影响吞咽或呼吸;嗓音嘶哑超过两周;痰中带血或呼吸困难;常规措施无法缓解的顽固性干痛。
来源:红网
作者:欧阳耿
编辑:周曼
本文为健康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ealth.rednet.cn/content/646941/67/151490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