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1岁男孩3小时暴晒致晒伤 医生提醒:晒伤处理莫拖延

来源:红网 作者:王宋明 编辑:杨胜男 2025-07-08 18:16:12
时刻新闻
—分享—

微信图片_20250708163052.png

孩子全身皮肤出现大面积潮红,水疱连成片状。

红网时刻新闻7月8日讯(通讯员  王宋明)近日,11岁的长沙男孩外出游玩后发现皮肤微微泛红,但是并未有不适。当晚,原本轻微泛红的肌肤开始发烫、刺痛,红斑如潮水般蔓延,小水疱密密麻麻地冒了出来。几天后,当母亲张女士带着他赶到湖南省儿童医院时,孩子全身已经大面积潮红,水疱连成片状,还伴随着发热症状,张女士见状,立即带孩子来到该院皮肤科就诊,接诊的副主任医师常静详细询问事情经过,结合病史、临床表现等诊断为“日晒伤”,默默在皮肤科门诊经过几天的治疗,全身情况明显好转。

儿童防晒:不是“小事”,而是“大事”

在很多家长眼中,孩子晒黑、晒红只是暂时的“小问题”,但医学数据和临床案例都在敲响警钟:儿童防晒,关乎的是长远健康。常静解释,儿童的皮肤如同未设防的城堡,角质层厚度仅为成人的1/3,作为皮肤第一道屏障的角质层,其反射和吸收紫外线的能力远不如成人。这意味着,同样的日晒时长,孩子皮肤受到的损伤可能是成人的数倍。

更值得警惕的是,晒伤带来的伤害并非仅限于当下。短期可能出现红斑、水疱、感染等急性反应;长期来看,反复日晒会导致黑色素沉积,让皮肤提前进入“老化模式”,出现干燥、细纹等问题。早有研究证实,儿童时期的严重晒伤经历,会使成年后罹患皮肤癌的风险增加50%以上。

科学防晒:给孩子撑起“全方位保护伞”

暑期出行,如何让孩子既能拥抱阳光,又能远离伤害?常静给出了一套“组合拳”式的防晒方案,家长们可根据场景灵活运用:

时间规避:上午10点至下午4点是紫外线“杀伤力”最强的时段,此时段应尽量减少户外活动。若需外出,可选择清晨或傍晚,避开阳光直射的“尖峰时刻”。

物理防护优先:宽沿遮阳帽要能盖住额头、耳廓和后颈,相当于给头部加了“防晒盾”;透气的浅色防晒衣不仅能阻挡紫外线,还能通过反射阳光降低体表温度;对学龄儿童来说,防紫外线墨镜能保护脆弱的眼周肌肤和视网膜;而一把合格的防晒伞,伞面UPF值需达到50+,才能真正做到“伞下无死角”。

防晒霜巧选用:选择专为儿童设计的防晒霜,认准“无泪配方”“低致敏性”标识,成分上优先含氧化锌、二氧化钛的物理防晒剂,减少化学物质对娇嫩肌肤的刺激。使用前务必做“过敏测试”:在孩子手臂内侧或耳后涂少量,观察30分钟无红肿、瘙痒再全脸使用。涂抹时间要赶在出门前15-30分钟,让防晒成分形成保护膜;每2小时补涂一次,出汗多或玩水后更要及时补涂,别让防晒“防线”出现漏洞。

专家提醒:晒伤处理需分阶应对,莫要拖延

万一孩子不慎晒伤,家长该如何应对?常静医师表示,不同程度的晒伤处理方式大不相同:

轻度晒伤:仅局部皮肤轻微发红、发烫时,可立即转移至阴凉处,用凉毛巾(而非冰块)轻柔冷敷降温,随后涂抹儿童专用保湿乳液,避免摩擦患处,通常1-2天即可缓解。

中重度晒伤:若出现大面积红斑、肿胀,甚至水疱、剧烈瘙痒,或伴随发热、乏力等全身症状,必须第一时间就医。像默默这样的案例,正是因为初期未及时规范治疗,导致症状加重,不仅增加了孩子的痛苦,也延长了恢复周期。

暑期是孩子们亲近自然的好时节,阳光、沙滩、草地本该是成长的快乐注脚。但只有筑牢防晒防线,才能让这份快乐不被晒伤的疼痛打断。家长们不妨把防晒当成出行的“必备功课”,用科学的防护让孩子在阳光下自由奔跑,在健康中拥抱夏天。

来源:红网

作者:王宋明

编辑:杨胜男

本文为健康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ealth.rednet.cn/content/646941/90/15109846.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健康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