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7月7日讯(记者 戴丹 通讯员 夏昕 胡冀)“小暑大暑,上蒸下煮。”随着一年中最潮湿、闷热的时段到来,湖南大部分地区的气温冲过37℃。湖南省气象台近日多次发布高温预警,湖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同步发布高温健康风险提示:孕妇、老年人、婴幼儿等三类人群,高温时段应尽量避免外出。
湘中以北局地温度39℃+
湖南省气象台自6月30日起,连续3天发布高温黄色预警,7月3日20时升级为高温橙色预警,7月6日16时继续发布高温橙色预警:预计7日白天,全省大部分地区有37℃以上高温,湘中以北局地将达39℃以上,请做好防范。
橙色预警区域包括:长沙、株洲、湘潭、湘西州、张家界、常德、益阳、岳阳、怀化大部分地区、娄底、邵阳东部、衡阳、永州中北部、郴州大部分地区。
警惕热相关疾病及慢性病
疾控专家发出提示:高温之下,健康风险不容小觑!尤其要小心热相关疾病,以及慢性疾病恶化。
专家表示,大量出汗可能导致脱水、电解质紊乱,引发热疹、热水肿、热晕厥。最危险的是重症中暑(热射病)——人体核心温度急剧升高(>40℃),排汗功能衰竭,出现意识模糊、抽搐、昏迷、多器官衰竭,如不及时救治,死亡率极高!
高温也是心脑血管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呼吸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及精神心理疾病的“催化剂”,极易诱发原有疾病加重或急性发作。
此外,高温高湿环境利于细菌滋生,食物中毒风险增加;户外活动易发生晒伤;密闭空间(如车内)滞留风险极高。
户外作业应避开最热时段
高温之下,不同人群所面临的风险也有差异。
孕妇,身体负担重,体温调节能力受影响;老年人(尤其65岁以上) 对高温不敏感、出汗少、常有基础病、服药影响多;儿童(尤其婴幼儿)体温调节能力差,活动量大易脱水,依赖大人看护。
针对这“三类不宜外出”人群,专家提醒,高温时段应尽量避免外出!务必与家人、邻居或社区保持联系,确保安全。
此外,慢性疾病患者也应尽量避免外出,减少暴露风险。要严格遵医嘱服药,切勿擅自停药或减药。加强健康监测, 密切关注血压、血氧、心率等指标变化及自身症状。出现异常或病情波动,立即寻求帮助或就医。
户外作业人员,如:建筑工人、环卫工人、交警、快递外卖员、农民等,由于长时间暴露在烈日下,风险最高。相关单位需强化防暑措施,合理安排工作,缩短连续作业时间,避开最热时段(10:00-16:00)。户外作业人员在日常工作中,也应做好高温防护,主动、多次补充含电解质(盐分)的饮品(如淡盐水、运动饮料),不要等口渴才喝。同时随身携带防暑药品,警惕身体信号: 一旦感觉头晕、乏力、心慌、恶心等不适,立即停止作业! 转移到阴凉通风处休息、降温、补水。症状严重时,必须立即就医!
四大高温防护要点须牢记
疾控专家同时提出了四大高温防护要点。
第一,“躲”字当先,清凉为上。密切关注湖南气象台发布的高温预警信息,高温时段非必要不外出。居家降温早晚开窗通风,白天高温拉上窗帘,并合理使用电扇、空调。绝对不要将任何人(尤其是婴幼儿、老人、宠物)单独留在熄火的车内!
第二,“补”是关键,足量饮水。主动喝水,少量多次饮用白开水、淡盐水或含电解质的饮品。避免酒精、高糖饮料和过量咖啡因。观察尿液呈淡黄色,是判断水分充足的重要标志。
第三,“察”要细心,关爱互助。留意是否出现大量出汗、口渴、头晕、头痛、乏力、恶心等中暑先兆。出现轻度中暑症状立即到阴凉处休息、降温、补水。一旦出现高热(>40℃)、无汗、意识模糊、抽搐等热射病迹象,立即拨打120!并迅速进行物理降温(冷水擦拭、冰敷大血管处等)。
第四,“防”在日常,安全细节。外出穿着宜轻便、宽松、浅色、透气,戴遮阳帽、太阳镜,涂抹防晒霜。多吃蔬果,少吃高油高脂食物,减轻身体负担。饭菜煮熟煮透,不食用可疑变质食物,注意饮食卫生。
“本次高温过程强度大、范围广、持续时间长。”专家表示,希望全省各地居民能通过这份健康风险提示,将防护措施落到实处,平稳度过高温热浪天。
来源:红网
作者:戴丹 夏昕 胡冀
编辑:李雅婷
本文为健康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ealth.rednet.cn/content/646941/99/151057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