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厂BA"篮球锦标赛如火如荼进行之际,激烈的对抗背后,脚踝扭伤成为运动员和篮球爱好者最常见的运动损伤之一。在急诊,每天都会看到因运动导致脚踝扭伤的患者,其中不乏因处理不当而加重病情的案例。
惊心动魄的赛场案例:从简单扭伤到重症监护
在2025年株洲"厂BA"的一场焦点战中,"厂BA"明星队与华侨大学男篮的激烈对抗让现场观众热血沸腾。比赛进行到第三节,华侨大学主力球员在一次突破后落地不稳,右脚踝明显内翻,随即痛苦倒地。队医迅速上场检查,发现踝关节外侧迅速肿胀,球员无法承重。经过紧急冰敷和加压包扎后,球员被送往医院进一步检查,所幸只是Ⅱ度踝关节韧带损伤,经过规范治疗得以康复。
然而,并非所有扭伤都如此幸运。2018年青岛一名6岁男孩康康(化名)在玩耍时不慎扭伤右脚踝,家长见伤势"不严重"未予重视。第二天孩子开始高烧,体温一度达40℃,并出现抽搐。辗转多家医院后,最终确诊为急性骨髓炎合并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引发脓毒败血症、化脓性心包炎、肺脓肿等一系列严重并发症,经过三次手术才脱离危险。
这一极端案例警示我们:看似简单的脚踝扭伤,若处理不当或忽视警示信号,可能酿成严重后果。
如何识别脚踝扭伤的危险信号?
-当受伤时听到"啪"的断裂声
- 踝关节明显畸形或异常活动
- 完全无法承重行走(受伤后即刻和4小时后测试)
- 肿胀和疼痛持续加重超过48小时
- 受伤部位皮肤温度明显升高
- 出现发热、寒战等全身症状
- 足部感觉异常(麻木、刺痛)或颜色改变(苍白、青紫)
- 既往同一部位多次扭伤史
赛场内外都适用的RICE急救原则
无论是"厂BA"这样的专业赛事,还是日常运动中的意外扭伤,急性期(24-48小时内)的正确处理至关重要。推荐遵循RICE原则:
R(Rest,休息):立即停止活动,避免患肢负重。可使用拐杖辅助行走,严重者需石膏或支具固定。研究显示,早期适当制动可减少韧带瘢痕形成,降低慢性不稳风险。
I(Ice,冰敷):用毛巾包裹冰袋敷于肿胀处,每次15-20分钟,间隔1-2小时重复,持续24-48小时。冰敷可使血管收缩,减少内出血和肿胀,同时缓解疼痛。注意避免冻伤,皮肤敏感者可缩短单次冰敷时间至10分钟。
C(Compression,加压包扎):使用弹性绷带从足趾向小腿方向"8"字形缠绕,施加均匀压力但不过紧(以能插入一指为宜)。加压可限制肿胀扩散,同时提供外部支撑。夜间睡眠时可解除包扎,白天持续使用3-5天。
E(Elevation,抬高患肢):将受伤脚踝抬高至超过心脏水平15-20厘米,促进静脉回流。可垫枕头保持这一姿势,与冰敷配合能使消肿效率提升40%。
从急诊到重返赛场:科学康复至关重要
急性期过后(通常48小时后),康复训练应逐步开始,这对预防慢性踝关节不稳(CAI)至关重要——约40%的急性踝扭伤患者会发展为CAI。康复阶段的核心目标是恢复关节活动度、肌肉力量和本体感觉:
早期康复(肿胀减轻后):
- 踝泵运动:缓慢屈伸踝关节,每组10-15次,每日3组
- 脚踝画圈: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各10次,增加关节活动度
- 毛巾抓握:用脚趾抓握并提起地上的毛巾,增强足底肌肉
中期康复(疼痛基本消失后):
- 阻力带训练:用弹力带做内翻、外翻动作,每组8-12次
- 单腿平衡训练:从30秒开始,逐渐延长时间,可闭眼增加难度
- 提踵练习:双脚提踵,逐步过渡到单脚,增强小腿肌肉
后期康复(准备重返运动前):
- 跳跃训练:从双腿低跳到单腿跳跃,逐步增加难度
- 变向跑:之字形跑、急停急起等专项训练
- 运动贴扎:重返赛场初期可使用肌内效贴或刚性贴布提供额外支持
预防胜于治疗,注意以下专业建议
对于"厂BA"这样的高水平运动员,株洲市中心医院护理部专家建议,在队医或康复师指导下进行个性化康复计划,并利用理疗手段如超声波、电刺激等加速组织修复。完全恢复运动前应通过功能性测试,如单腿跳跃距离达到健侧的90%以上。
预防胜于治疗,结合"厂BA"赛事特点和日常运动防护,专家给出以下建议:
运动前准备:
- 充分热身:10-15分钟动态拉伸,特别关注小腿三头肌
- 选择合适的运动鞋:篮球运动应穿高帮鞋提供踝部支撑
- 肌内效贴预防:高风险运动前可由专业人员贴扎
运动中注意事项:
- 避免过度疲劳状态下继续高强度运动
- 注意场地安全:检查球场是否有水渍、杂物等隐患
- 佩戴护踝:有扭伤史者可考虑使用刚性护具
长期预防措施:
- 加强小腿和足部肌肉力量训练
- 改善平衡能力:定期进行单腿站立等练习
- 控制体重:减轻踝关节负荷
- 有慢性踝不稳者考虑物理治疗或手术修复
株洲市中心医院护理部专家提醒,株洲"厂BA"不仅是一项体育赛事,更是城市活力的象征。在享受运动激情的同时,也要树立科学运动、安全第一的理念,使体育精神与健康同行。记住,正确处理急性脚踝扭伤,不仅能避免悲剧重演,更能让每一位运动爱好者长久地享受运动带来的快乐与健康。
来源:红网
作者:言哲英
编辑:戴丹
本文为健康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ealth.rednet.cn/content/646942/53/152127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