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8月11日讯(通讯员 卿佩星)生活中,不少人有过这样的经历:蹲下排便或用力后,无意间触摸到肛门口多了一个柔软的肉疙瘩,有时能自行缩回,有时则停留在外。这种现象并非偶然,通常是某些肛肠疾病发出的明确信号。
长沙东大肛肠医院主治医师张淑红表示,导致这种“肉疙瘩”脱出的常见原因主要有三类:首先是内痔脱出,当肛门内的痔核静脉丛因压力增大而肿胀增大,排便时会被推出肛门外,形成柔软的肿物,初期可自行回纳,后期可能需手动推回或长期滞留;其次是肛乳头肥大,肛乳头本是肛管内的正常组织,因慢性炎症或长期刺激增生肥大,形成带蒂的肉赘,排便时可脱出肛外,质地较韧;再者是部分情况下的直肠粘膜脱垂或轻度直肠脱垂,直肠壁的一部分随着用力而向下移位,翻出肛门外,可呈环状。
发现肛门有肿物脱出却选择忽视,对健康存在潜在风险。脱出物长期暴露在外,易受到摩擦、污染,引发局部充血、水肿、疼痛,甚至破损、出血或感染。反复脱出可能导致症状加重,例如,内痔脱出若不能及时回纳,可能发生嵌顿,引发剧烈疼痛和肿胀坏死,长期存在的肥大肛乳头可能持续增大。更重要的是,持续的脱出和炎症刺激会损害肛门局部组织的弹性,影响其正常的闭合功能,可能加重肛门下坠、异物感、潮湿瘙痒等不适,甚至影响控便能力。此外,忽略症状也可能延误对其他潜在问题的诊断。
长沙东大肛肠医院提醒,当发现蹲下时肛门有肉疙瘩脱出,无论是否疼痛、能否自行缩回,都应引起足够重视,建议及时寻求肛肠科医生的帮助,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给予专业的观察建议或干预指导。日常生活中,保持大便通畅柔软、避免久蹲用力、保持肛门清洁、避免久坐等良好习惯,对于预防和减轻症状都有积极作用。
来源:红网
作者:卿佩星
编辑:马婉华
本文为健康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ealth.rednet.cn/content/646942/55/151937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