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8月12日讯(通讯员 粟缀孜)当孩子下唇内侧冒出“QQ糖”似的小肿包——不红不痛却反复破溃,这可能是黏液腺囊肿所导致。长沙市口腔医院新大新门诊部口腔综合科副主任(主持工作)、副主任医师马飞提醒:这种易被误认为口腔溃疡的小毛病,实则是腺体堵塞引发的囊肿,应及时就医避免孩子反复咬破导致感染或加重。
什么是唇部黏液腺囊肿?
唇部黏液腺囊肿是儿童口腔中常见的一种小肿块,通常出现在下唇内侧。这种囊肿是由于口腔内的小唾液腺导管受损或阻塞,导致唾液无法正常排出,在组织内积聚形成的。
为什么会发生?
唇部黏液腺囊肿最常见的原因主要与局部机械性刺激有关:许多孩子因反复咬下唇的不良习惯,导致唾液腺导管受损。此外,意外创伤如摔倒撞击嘴唇、被玩具碰伤或长期吮吸下唇的动作,都可能造成导管损伤,从而引发黏液腺囊肿的形成。因此,纠正不良习惯对预防囊肿发生尤为重要。
主要症状表现
家长可以注意观察以下特征:
位置:多位于下唇内侧,少数可能出现在舌头或颊黏膜;
外观:呈半透明或淡蓝色的小肿物,直径通常在0.5-1厘米;
触感:柔软有弹性,按压通常无疼痛;
变化:可能时大时小,有时会自行破裂流出透明液体后又复发。
需要与哪些情况区分?
虽然黏液腺囊肿很常见,但家长也需注意与其他情况鉴别:
血管瘤:颜色更红或紫红,按压会褪色
淋巴管瘤:表面可能有小水泡样结构
口腔溃疡:有明显疼痛感,表面凹陷
其他唾液腺疾病:如感染引起的肿胀会有红肿热痛
家庭护理建议
对于初发的、较小的囊肿,可以尝试以下方法:
避免刺激:纠正咬唇、吮唇习惯
保持口腔卫生:饭后漱口
观察变化:记录囊肿大小、颜色的变化
防止感染:避免用手触摸或挤压囊肿
何时需要就医?
出现以下情况建议及时就诊:囊肿持续增大超过2周不消退;反复破裂、复发;影响进食或说话;出现红肿、疼痛等感染迹象。那么,应该如何处理呢?
保守观察:部分小囊肿可自行吸收;
微创治疗:冷冻治疗、激光治疗;
手术切除:完整切除囊肿及受累小唾液腺;
注射治疗:部分病例可尝试硬化剂注射。
冯飞提醒,如发现孩子口腔内出现不明肿物,家长可先拍照记录肿物的形态和变化,方便医生诊断时参考。切勿自行挑破或挤压,以免引发感染或加重损伤。建议家长及时带孩子到正规口腔医疗机构就诊,早发现、早干预,治疗效果更佳!
来源:红网
作者:粟缀孜
编辑:李雅婷
本文为健康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ealth.rednet.cn/content/646942/56/151955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