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三伏天坐立难安?痔疮患者这样做

来源:红网 作者:刘康 蔡喆燚 奉水华 编辑:戴丹 2025-08-15 18:16:49
时刻新闻
—分享—

红网时刻新闻8月15日讯(通讯员 刘康 蔡喆燚 奉水华)三伏天是一年中气温最高、湿度最大的时期,高温高湿环境下,痔疮患者更易出现便血、肿痛、脱出等症状加重的情况。中医认为,痔疮的发生与“湿热下注”“气血瘀滞”“中气不足”等因素密切相关。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肛肠科副主任宾东华表示,痔疮患者应更需注重三伏天的养生调护,安然过伏。

少吃或不吃三类食物

痔疮的发生,多与“湿热蕴结于肛肠,气血运行不畅”相关,三伏天高温高湿,饮食上更需着重规避 “助湿生热” 及 “损伤脾胃” 的习惯,建议多吃清热利湿、润肠通便的食物,少吃或不吃以下三种食物:

辛辣刺激:辛辣刺激类食物,如辣椒、花椒、生姜、大蒜等,易助火生热。

生冷寒凉:生冷食物,如冰激凌、冰西瓜等,易损伤脾胃阳气,影响肠道运化。

油腻厚重:油腻食物,如烧烤、油炸食品、肥肉等,易加重肠道负担。

忌久坐久站 贪凉闷汗

三伏天“暑湿并重”,起居失宜易导致湿热侵袭、气血瘀滞,加重痔疮症状。

如果做好起居养护?首先忌久坐久站。久坐易引起肛周静脉丛静脉回流受阻,加剧局部血液淤滞;久站则由于肛肠部位持续受重力影响,容易引起该区域压力增加。建议每坐或站立1小时,起身活动5-10分钟,做简单的弯腰、踢腿动作,促进下肢及肛周血液循环。

其次,忌贪凉闷汗。空调温度建议不低于26摄氏度,且要避免长时间待在空调房,尤其空调直吹腰臀部,以免寒湿侵袭肛肠,导致气血凝滞。出汗后及时更换湿衣,避免汗液浸渍肛周皮肤引发肛周湿疹。

此外,忌憋便久蹲。建议养成晨起或餐后定时排便的习惯,排便控制时间在5分钟内。避免憋便,粪便滞留肠道易滋生湿热,增加排便难度。

早晚30次提肛运动

适度运动可增强身体素质,促进全身气血循环,让身心得到放松,让心情变得宁静而愉悦。

可选择散步、八段锦、太极拳等适度的有氧运动。推荐八段锦中的“调理脾胃须单举”“双手攀足固肾腰”等动作,可健脾利湿、改善肛周气血。要避免跑步、打球等剧烈运动,这类运动容易导致肛周充血。

坚持每日早晚做1遍提肛运动,吸气时收缩肛门,如忍大便状,呼气时放松,每遍30次,可增强肛门括约肌功能,预防痔疮脱出。

此外,中医认为“肝主疏泄”,情绪急躁、焦虑会导致“肝气郁结”,进而影响气血运行,加重肛肠瘀滞。三伏天易心烦,可通过听舒缓音乐、冥想、规律作息等方式调节情绪,避免熬夜。

做好“菊”部护理

三伏天肛周易出汗潮湿,需保持局部清洁干燥,减少湿热积聚和摩擦刺激。

便后用柔软纸巾或湿厕纸轻擦,或用温水冲洗,避免粗糙纸巾反复摩擦。

建议穿宽松透气的棉质内裤,紧身化纤衣物不透气且易滋生细菌,加重湿热。

医生提醒,若遇痔疮急性发作,出现如肿痛剧烈、大量便血等情况,切忌自行用药和依赖“偏方”,需及时就医,避免延误病情。

中医推荐食疗方

薏米赤小豆粥:取薏米30克、赤小豆30克、粳米50克,煮粥食用。可健脾利湿,适合湿热体质患者。

马齿苋瘦肉汤:取马齿苋50克、瘦肉100克,煮汤调味饮用。可清热凉血,缓解痔疮红肿疼痛。

来源:红网

作者:刘康 蔡喆燚 奉水华

编辑:戴丹

本文为健康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ealth.rednet.cn/content/646942/59/15204480.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健康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