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8月27日讯(记者 戴丹 实习生 李叶群 通讯员 刘艳)“虽然我们生病了,但是我们仍然可以投入地去生活:去看一场球赛,去钓一次鱼,去完成一次精彩的高考……”8月27日下午,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外科楼学术报告厅内,一场洋溢着温暖与希望的“家人团聚”——第四届“移植与CAR-T,让未来可期”病友公益活动正在温暖进行。来自湖南各地的近两百名血液病患者、家属以及医护人员齐聚一堂,共同见证医学进步带来的生命奇迹。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第四届血液病病友会现场。
病友“回家”定格欢聚时刻
下午2点30分,活动在温馨的氛围中正式开始。湘雅三医院血液内科主任李昕在开场主持中热烈欢迎病友们一年一度“回家重聚”。
“这样的病友会不仅是一场公益活动,更是医患同心、共克病魔的生动体现。”湘雅三医院院长江泓表示,看到这么多病友重获健康,是身为一名医务工作者最大的幸福。
今年正逢湘雅三医院血液内科建科30周年,湖南省医师协会血液科医师分会会长、血液内科刘竞教授回顾了科室30年发展历程:“从1995年到2025年,我们见证了血液病治疗技术的飞跃发展。造血干细胞移植和CAR-T细胞免疫治疗已成为我科的特色优势技术,为越来越多患者带来新生。”
活动现场图。
“湘雅名医”、湘雅三医院原院长,湖南省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的奠基人——陈方平教授讲解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的发展历程和未来前景,为现场的病友带来了学术上的“定心,放心,信心”。
简短而隆重的开幕仪式后,全体参会人员拍摄了大合影,一张张笑脸定格了这难忘的时刻。
11位病友分享“重生”故事
在随后的“重头戏”环节,11位病友与他们的主治医生一同分享重生后的喜悦生活。
“我们每个人,虽然是病人,但我们同时也是正常人的榜样,我们每个人只要多战斗一天,都是在延续医学的奇迹!所以我们每个人的存在,都是非常有意义的……”当苍白消瘦的张南迪分享出自己的故事时,“张南迪,加油!”的呼喊声此起彼伏,鼓舞人心的掌声经久不息。
张南迪正在做现场分享。
“你看过《我不是药神吗》?我得的就是那个病——白血病……”现场的大屏幕上,播放了张南迪的故事。他是曾经被多家医院拒绝的极高危白血病患者,正常的血小板的单位数量在100-300之间,而他的血小板是1。
在2023年9月接受母亲捐献的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张南迪出现严重肺部排异,日常依靠轮椅出行,却从未放弃积极的生活。最近,张南迪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带一直陪伴他的妈妈去看“厂BA”篮球赛。球员们在赛场上的活力与拼劲,也感染着这对与病魔“战斗”的母子,激励他们在这条治疗之路上“逆风翻盘”。
“南迪的治疗过程确实很艰难,但他的坚强和乐观感染了我们每一个人。”在活动现场,主治医生成倩表示,医学可以治疗疾病,但真正创造奇迹的,是像南迪这样有着对生命的渴望,和母子间深厚的爱。
医患共同点亮“生命树”
在现场进行分享的,除了张南迪,还有一边治疗一边积极参加高考、如愿金榜题名的大学生,有因为11岁女儿勇敢捐献了造血干细胞,现在恢复状态良好的中年父亲,还有刚刚“升级”当上了奶奶,正在享受天伦之乐的病友。
在每一位病友分享过后,他们的主治医生也补充介绍了治疗过程中的点点滴滴。那些惊心动魄的抢救时刻、精心制定的治疗方案、日夜守护的难忘经历,让在场所有人感受到了医患之间的深厚情谊。
新老主任、医护代表和病友代表共同触摸大屏幕,启动倒计时,屏幕之上,一颗象征生命的爱心种子,在湘雅三医院的草地上生根发芽,缓缓长成一棵象征蓬勃生命的大树,寓意着生命由爱而茁壮成长。
一位今年考上大学的病友为医务人员送上锦旗。
病友们随后向医护人员赠送了精心准备的诗词书法作品和锦旗。“仁心仁术移植路,真情守护恩难忘”“CAR-T神技克瘤魔,医者仁心暖人间”……一面面锦旗表达了患者最真挚的感谢。
病友代表与医生共同切开了血液科建科30周年纪念蛋糕,大家相约明年再聚,继续这场生命之约。
活动尾声,李昕主任在总结发言时表示,湘雅三医院血液内科成立30年来,始终致力于血液系统疾病的诊治和研究工作,目前已成为湖南省规模最大、技术最全面的血液病诊疗中心之一,尤其在造血干细胞移植和CAR-T细胞治疗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我们期待更多的公益力量加入进来,把更多的生命奇迹传播出去,为更多困境中的患者点亮希望的灯塔。”
来源:红网
作者:戴丹 李叶群 刘艳
编辑:周曼
本文为健康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ealth.rednet.cn/content/646942/61/152328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