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MTT技术助力前叉韧带术患者8周“扔掉”拐杖

来源:红网 作者:赵思佳 何颖芝 编辑:李雅婷 2025-08-05 15:20:31
时刻新闻
—分享—

红网时刻新闻8月5日讯(通讯员 赵思佳 何颖芝)25岁的易女士(化名)从未想过,一场意外摔伤后的韧带断裂让她陷入“关节僵硬,走路跛行”的困境。湖南省康复医院提供的专业康复治疗,不仅帮她打破了康复瓶颈,更让她在8周内扔掉拐杖,重新找回了“走路带风”的活力。

术后一月遇难题:膝盖僵、肌肉缩,走路成奢望

“原以为做完手术养一个月就能好,结果膝盖硬得像块石头,走路还一瘸一拐。”回忆起术后居家休养的日子,易女士仍难掩焦虑。右膝的僵硬远超预期,膝盖不仅伸不直,主动弯曲连90°都达不到,大腿肌肉明显萎缩,每走一步都不明所以地跛行,曾经轻松做到的日常动作,也成了遥不可及的奢望。“那时候特别害怕,担心以后都不能正常走路了。”

MTT介入:分阶段“解锁”膝关节功能

带着这份担忧,易女士来到湖南省康复医院康复诊疗中心。经过康复诊疗中心副主任刘炳炎的详细评估,康复团队精准锁定问题核心,右膝活动度受限、膝周肌群肌力不平衡、臀肌与小腿三头肌萎缩、代偿步态。针对这些问题,刘炳炎带领团队为她量身定制了以MTT技术为核心的康复方案,分三阶段完成。

第一阶段:激活肌肉,破解“僵硬密码”

治疗初期,易女士的右膝仍有肿胀,康复治疗师先通过超声波与超短波治疗促进疤痕粘连与炎症吸收,减轻疼痛,为后续治疗减少阻力。在她可承受的疼痛范围内,治疗师用专业的关节松动术循序渐进地改善膝关节屈伸角度,同时结合血流限制训练和闭链运动,一点点唤醒因长期不动而“沉睡”的股四头肌和腘绳肌。“刚开始练的时候腿抖得厉害,康复治疗师会一直鼓励我,说‘再坚持5秒,就是进步’。”

第二阶段:重建力量,筑牢“稳定根基”

随着疼痛减轻、关节活动度改善,肌肉力量的提升,训练强度逐步升级。平衡垫上的单腿站立训练,强化膝关节在动态中的稳定性;器械辅助的抗阻训练,针对性提高下肢关节肌力量;配合冲击波治疗,缓解深层组织的粘连与疼痛。“每次练完膝盖会酸酸的,但第二天就明显感觉灵活了一点,那种进步感特别让人振奋。”易女士说。

第三阶段:重塑步态,回归生活节奏

最后阶段,训练重心转向下肢动态稳定性训练和步态训练。从上下台阶的重心转移练习,到单脚站立时的下肢动态控制训练,再到针对性的步态纠正和练习,每一项任务都紧扣易女士的“正常生活”需求。此外,康复团队还为她制定了详细的居家训练计划,让康复训练在家也能持续巩固。

8周蜕变:扔掉拐杖,重启活力人生

经过8周的MTT系统治疗,易女士的康复成果令人惊喜,右膝被动屈曲角度已接近正常,萎缩的肌肉再度充满力量,步态更是恢复得与受伤前无异。最后一次评估时,她利落地完成了深蹲、弹跳、高抬腿、单脚站与上下楼梯等动作,脸上洋溢着轻松的笑容:“现在走路、爬楼梯都不怕了,终于能像以前一样自在活动,太开心了!”一旁的家属也连连感慨:“真没想到康复训练能有这么大的改变,多亏了这里的专业团队。”

刘炳炎温馨提示:术后“躺平”不可取,黄金期别错过。“前交叉韧带术后,‘静养’反而可能导致关节僵硬、肌肉萎缩等后遗症,甚至增加二次损伤风险。”

湖南省康复医院康复专家提醒,MTT技术的核心在于“科学运动”——通过阶梯式训练方案,针对性解决力量、活动度、平衡及步态问题,配合物理因子治疗加速组织修复,帮助患者安全高效地回归生活。

特别强调,术后2-6周是康复黄金期,建议尽早介入专业康复治疗,避免错过最佳恢复窗口。就像易女士的经历所证明的:科学的康复方案,能让“受伤的关节”重新跟上生活的节奏,让每一步都走得稳健又自信。

来源:红网

作者:赵思佳 何颖芝

编辑:李雅婷

本文为健康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ealth.rednet.cn/content/646942/97/15181043.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健康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