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8月6日讯(通讯员 卿佩星)在门诊中,常遇到70岁以上的老人出现排便不畅的情况,比如连续几天没有排便,导致腹部胀满、食欲下降,甚至影响睡眠质量,这让家人担忧不已。老人大便不通,医学上称为便秘,是消化系统功能减退的表现。
长沙东大肛肠医院主治医师张淑红表示,老人大便不通的主要诱因,源于年龄增长带来的生理变化。随着年龄增加,肠道蠕动速度自然减慢,肌肉收缩力减弱,这会导致食物残渣在肠道内停留时间过长,水分被过度吸收,从而形成干硬粪便。同时,许多老人饮食结构失衡,如摄入过多精细食物而缺乏粗纤维,进一步加剧肠道负担。
此外,随着年龄增长部分老年人的日常活动量减少,久坐或卧床时间增多,会降低肠道活力。还有一些常见情况,如服用某些药物或水分摄入不足,可能间接影响排便顺畅度。这些因素综合作用,让老人更容易出现排便困难。
要解决老人大便不通的问题,建议先从调整生活习惯开始。首先,鼓励老人增加富含纤维的食物摄入,帮助软化粪便并刺激肠道蠕动。同时,确保充足的水分补充,每天少量多次饮水,避免一次性大量饮用。其次,适度运动能显著改善肠道功能,建议老人进行轻柔活动,如散步或太极拳,每次持续一段时间,以促进血液循环和肠道动力。另外,建立规律的排便习惯也很关键,培养在固定时间尝试排便的习惯,避免刻意憋便。家人可协助创造轻松环境,减少老人心理压力。如果症状持续不缓解,建议咨询专业医生,排除潜在健康风险。
长沙东大肛肠医院提醒,及早关注这些小改变,能预防更严重的消化问题,提升晚年生活质量。若老人排便困难持续加重,或伴随以下信号:明显腹痛腹胀、便中带血或颜色发黑、体重莫名下降、呕吐、肛门肿物脱出等,建议及时就医检查,排除肠道器质性病变或其他需要医疗干预的问题。
来源:红网
作者:卿佩星
编辑:甘伟萍
本文为健康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ealth.rednet.cn/content/646942/98/151840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