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刷新纪录!长沙市妇幼保健院成功救治胎龄22+4周超早产儿

来源:红网 作者:张赛 编辑:周曼 2025-09-17 19:11:26
时刻新闻
—分享—

图片2.wm.png

团队成功完成脐动静脉置管和PICC置管

红网时刻新闻9月17日讯(通讯员 张赛)这是一场持续117天的生命守护,2025年5月,胎龄22+4周、体重仅600克的超早产儿点点(化名)在长沙市妇幼保健院出生,并转入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在医护人员117个昼夜的全力救治与精细照护下,这名出生时皮肤透明如胶冻、呼吸微弱、小腿仅成人手指粗细的点点,体重增长至3120克,生命体征平稳,9月16日健康出院。

生命接力,突破关键难关

此次救治凸显多学科协作的优势。新生儿科、产科、超声科、眼科等多部门反复会诊,为患儿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点点出生后,医院即刻启动多学科复苏团队,在产房内完成快速评估、气道管理和初步生命支持,随后通过恒温转运暖箱经绿色通道快速转入NICU,为后续救治争取关键时间。

入院后,新生儿科主任龚晓琴迅速组建专业医护团队,实施24小时全程监护,并依据超早产儿生理特点制定精细化综合管理方案。

由于肺泡尚未发育,患儿立即接受气管插管呼吸机支持,并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后续经历近百天的有创与无创呼吸支持。医疗团队根据其肺部情况动态调整呼吸参数,实施肺保护性通气策略。

护理团队从0.5毫升微量喂养起步,逐步增加奶量,配合静脉营养,实现能量全面供给。母亲坚持纯母乳喂养,每日送乳,为患儿提供关键免疫保护和营养基础,有效预防喂养相关感染和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针对超早产儿免疫系统薄弱,团队严格执行手卫生,使用一次性无菌器械,实施保护性隔离及人员限制。通过独立空间、恒温温箱和持续生命指标监测,建立起全方位的感染防控体系。

家庭参与,共同守护 

点点的成功救治离不开家属的全面配合与高度信任。在治疗关键阶段,父母始终保持信心,积极配合医疗计划。

随着点点病情好转,医护团队引导家长进入病房,开展家庭参与式护理,母亲每周坚持进行袋鼠式护理,将宝宝贴近胸前,通过体温和心跳增强孩子的安全感。

出院前,护理团队指导母亲掌握各项照护技能及急救方法,为其顺利过渡家庭护理打下坚实基础。

“超早产儿是指胎龄小于28周的婴儿,而低于24周的则被视作生存极限早产儿。这类婴儿的脏器发育极为不成熟,面临呼吸衰竭、严重感染、颅内出血等高风险。国内数据显示,22至23周早产儿的存活率仅为10.3%。”龚晓琴介绍,出院并不意味着医疗支持的终止。医院将为点点制定一项长期的多学科随访计划,涵盖呼吸、营养、生长发育及神经心理等多个领域,持续监测其健康状况,为这个曾经极为脆弱的生命提供坚实的护航。

来源:红网

作者:张赛

编辑:周曼

本文为健康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ealth.rednet.cn/content/646943/51/15289933.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健康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