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9月20日讯(记者 李雅婷 通讯员 黄川 洪雷)2025年9月19日至21日,由湖南省医学会生殖医学专业委员会主办、中信湘雅生殖与遗传专科医院承办的“第二届全国精子库未来发展建设研讨会”在长沙召开。作为中国精子库领域最高规格的年度盛会,本次会议吸引全国30家人类精子库负责人与主任齐聚星城。与会代表围绕精子库发展瓶颈、标准化建设及伦理规范展开深度研讨,成功推动两项重大行业共识草案制定。
研讨会现场,中国辅助生殖技术开拓者、中信湘雅终身荣誉院长卢光琇教授作《中国人类精子库建设历程、成就与展望》主旨报告。
破解行业痛点:两大共识草案筑牢标准化根基
“供精者年龄范围该如何设定?最低学历是否需要明确?身高、BMI 范围是否要量化?筛查设备需不需要最低要求?” 本届会议直击行业共性难题,以专家共识研讨形式,推动制定全国统一的标准化操作范本,初步形成两大共识框架:
一是《供精者筛查程序及健康评估标准专家共识(征求意见稿)》。该共识旨在细化并统一全国供精者“准入标准”,破解各精子库标准不一的现状。其中明确探讨供精者扩展性携带者筛查(ECS)的必要性,从源头降低常见单基因遗传病传递风险;首次为供精者年龄、BMI、身高等基本条件提出科学建议区间,推动精子库管理向精细化、标准化升级。同时,针对“原籍为中国公民”等条款在全球化背景下的适用性,专家展开深入讨论,为后续政策修订提供专业依据。
中信湘雅生殖与遗传专科医院院长林戈指出,当前供精者筛查需求持续提升,过去仅通过简单检查、化验及病史询问筛选供精者的模式,已无法满足社会对后代健康的更高期待——公众不仅希望孩子身体健康,更希望规避罕见遗传病与心理疾病风险。因此,会议重点围绕两大核心议题推进:其一,如何更精准对供精者开展心理与精神层面评估;其二,如何借助高通量基因测序等新技术,实现更全面的基因筛查以发现罕见基因变异。“常规检查只能筛除常见、严重疾病,但存在供精者与受捐女性均为无症状基因携带者,导致后代有四分之一患病概率的情况。” 林戈表示,这类基因检测的开展方式、专业咨询服务及数据解读,都是行业面临的新挑战,而此次会议正是通过全国精子库主任的深度交流,推动形成共识,让未来供精者筛查更全面、规范,进一步保障后代健康。
二是《精子库精神心理障碍评估专家共识(草案)》。作为国内首个聚焦供精者心理健康的行业共识,该草案首次将心理评估提升至与生理健康同等重要的位置。全国专家学者普遍建议,通过标准化心理筛查工具与流程,既保障供精者福祉,也防范潜在伦理风险,充分体现中国辅助生殖行业的人文关怀与责任担当。
据悉,我国精子捐献准入标准长期依据2003年原卫生部发布的《人类精子库基本标准和技术规范》,但从实际运作与社会需求来看,现有规范尤其在心理评估层面,亟需进一步细化与拓展。
复旦大学人类精子库心理负责人王霄表示,此前的规范虽明确要求捐献者不得患有精神疾病,并建议有条件时提供心理支持,但未明确具体操作方式。随着社会对心理健康重视度提升,仅靠精神疾病筛查已无法满足现实需求。目前,复旦大学人类精子库及中信湘雅精子库正联合多家机构,从专家共识层面推动心理评估标准统一与升级,强化对捐献者心理状态、人格特质、情绪稳定性等多维度的系统评估。
在实际工作中,精子库不仅筛查精神疾病史与遗传性心理障碍(如精神分裂症、自闭症等),还重点关注捐献者的心理适应情况与捐献意愿,通过“量表 + 一对一访谈”结合的方式,评估其心理状态及对捐献的认知与态度。王霄特别强调,心理评估不应仅为 “淘汰不符合标准者”,更要体现人文关怀 —— 例如为取精困难者提供心理疏导,为有家庭顾虑者解释隐私保护措施,甚至帮助部分志愿者了解自身心理状况与人格类型,实现自我认知提升。
针对曾服用抗焦虑、抗抑郁药物或有心理困扰史的志愿者,王霄指出,不应简单“一刀切”拒绝,而需通过专业访谈判断其当前心理状态是否稳定,给出适合志愿者自身的生育建议。
这一共识标准的制定,将推动全国人类精子库心理评估实现高效、统一、规范化运作,在保障后代健康、尊重捐献者人格的基础上,增强捐献者的社会价值感与参与安全感,进一步提升我国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服务质量与人文内涵。
攻克临床难题:“稀少单精子冷冻”技术全国推广
会议首日,“稀少单精子冷冻技术培训班” 率先开班,为期一天的培训聚焦严重男性不育问题(如无精症、极度少弱精)的核心解决方案。培训班由中信湘雅人类精子库资深专家及原广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刘锋教授领衔授课,采用 “理论 + 实操” 的系统化教学模式,确保技术要点高效传递。
截至目前,中信湘雅已应用该技术为超4000例患者完成精子冷冻保存,精子复苏率达 70% 以上,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目前,该技术已向全国 20 余家合作单位开展规范化推广,让更多不育家庭受益。
锚定高质量发展:供精者筛查从 “合格” 迈向 “优质”
中国辅助生殖技术开拓者、中信湘雅终身荣誉院长卢光琇教授,在大会上作《中国人类精子库建设历程、成就与展望》特邀主旨报告。报告系统梳理从1981年中国首个人类精子库建立至今的发展历程,同时针对未来基因技术、伦理法规、全球化挑战等领域的融合创新发展提出战略性思考,为行业发展指明方向。
作为承办方,中信湘雅生殖与遗传专科医院院长林戈在总结中表示,此次会议汇聚全国30家精子库主任及中华医学会生殖男科与精子库学组核心成员,代表国内该领域的最高水平与权威。会议的成功举办,标志中国精子库事业从 “各自探索” 迈入 “协同规范” 的新阶段。而会议输出的两大共识框架与技术规范,将为全国精子库标准化、同质化管理提供关键支撑,推动供精者筛查实现“更全面”“更精准”,从“合格”向“优质”升级,从源头保障后代身心健康,最终助力中国生殖健康事业向更高质量、更公平、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来源:红网
作者:李雅婷 黄川 洪雷
编辑:周曼
本文为健康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ealth.rednet.cn/content/646943/64/152973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