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9月23日讯(通讯员 邓雪儿)近年来,“秋天第一杯奶茶”已成为年轻人喜爱的入秋仪式。绵密的奶泡与温润的茶汤背后,却隐藏着容易被忽略的口腔健康隐患。长沙市口腔医院友谊路院区副主任(主持工作)、副主任医师朱毅男提醒:享受奶茶的同时,需注意控制糖分摄入,保持良好口腔卫生习惯,这才是长久守护健康和笑容的关键。
甜蜜的陷阱:游离糖的“牙齿狙击战”
所谓游离糖,是指额外添加到食品中的葡萄糖、果糖、蔗糖及蜂蜜、糖浆、果汁中天然存在的单糖和双糖。这些“藏糖高手”早已渗透进日常饮食,而一杯全糖奶茶含糖量常超50克(约12块方糖),远超每日推荐量。
当这些糖分进入口腔,细菌分解糖分后会产生乳酸、醋酸等酸性物质,从而持续腐蚀牙齿表面的牙釉质,形成肉眼难见的小凹坑,随着侵蚀加深,龋齿便随之而来。《中国居民口腔健康指南》数据显示,每日糖摄入量超过总能量10%的人群,龋齿发生率较控制组显著增高40%,且糖摄入越多,龋齿发病年龄越早。
口腔与全身:糖分引发的“恶性循环”
过量糖的危害不止于牙齿,长期高糖饮食导致能量过剩引发肥胖,进而增加胰岛素抵抗与2型糖尿病风险。而糖尿病患者唾液分泌减少、黏稠度增加,口腔自洁能力骤降——唾液本是“天然卫士”,能冲洗残渣、中和酸性,减少会使牙龈炎、牙周炎风险比健康人高2-3倍,且伤口愈合慢,形成“糖尿病加重口腔病、口腔病影响血糖控制”的恶性循环。
实用护齿指南:三步远离“甜蜜负担”
第一步:学会“识糖”,精准控量
买食品时重点关注配料表和营养成分表:白砂糖、蔗糖、果葡糖浆、麦芽糖浆、蜂蜜等成分排在配料表前5位的,基本都是“高糖选手”。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成人每日游离糖摄入量最好控制在25克以内(约5块方糖),最多不超过50克——这意味着喝一罐碳酸饮料,当天的糖额度就基本用完了。
第二步:调整饮食,用“健康甜”替代“添加甜”
用新鲜水果替代蛋糕、饼干等甜点;选原味酸奶搭配坚果、莓果,而非预调风味酸奶;喝白开水、淡茶或无糖苏打水,代替含糖饮料、奶茶、果汁;正餐中增加蔬菜、全谷物的比例,减少白米饭、白面包等精制碳水化合物。
第三步:即时护理,减少“酸蚀窗口”
进食后,别马上刷牙——此时口腔处于酸性环境,牙釉质暂时软化,立即刷牙反而会加剧磨损。正确做法是:先用清水或含氟漱口水漱口,半小时后再刷牙;若不方便刷牙,可咀嚼无糖口香糖(含木糖醇的更佳),刺激唾液分泌,帮助中和口腔酸性,降低龋齿风险。
总之,享受“秋天第一杯奶茶”的同时,也需警惕高糖带来的口腔健康风险。控糖不等于放弃甜蜜,而是学会更明智地选择、更及时地护理——从识别添加糖、调整饮食到把握清洁时机,每一步都是对牙齿的主动保护。让我们在品味生活的同时,也用科学和自律守护健康,让真正的幸福与笑容长久相伴。
来源:红网
作者:邓雪儿
编辑:李雅婷
本文为健康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ealth.rednet.cn/content/646943/67/15303273.html